小米SU7碰瓷事件:输了面子赢了流量?

科技 2024-04-09 14:24 阅读:26

小米SU7在3月底上市,带来了高流量和热度,再次掀起了车圈的轩然大波。不过,这次小米似乎碰到了一块硬骨头——智己品牌。在智己L6发布会上,智己对小米SU7进行了全方位的对比,声称自家的Max超强性能版在配置和新技术方面领先小米SU7 Max版。

然而,小米并没有坐以待毙。在社交平台上发表声明,指出智己在发布会上对小米SU7 Max的关键参数进行了错误标注,造成了严重负面影响。小米强调,他们的前后电机均采用碳化硅技术,保证了出色的性能和续航能力。

智己CEO刘涛随后在微博上发文致歉,称发布会上提及小米SU7的相关参数有误,表示“致敬小米”。然而,小米并未接受这种非正式的道歉,要求智己公司公开澄清并正式道歉。

在小米接二连三的“重锤”下,智己汽车最终发布了正式致歉函,对错误标注小米SU7参数一事做出澄清,并向小米汽车公开致歉。这次“碰瓷”事件,让人们开始思考,输了面子赢了流量,真的是好事吗?

这并非智己第一次“碰瓷”小米。在L6发布会前不久,刘涛曾质疑小米三年内如何造出车,而小米创始人雷军则回应称,新势力造车之所以快,与组织效率、决策流程等密切相关。这种“碰瓷式”营销在车圈早已司空见惯。

在这个“流量为王”的时代,车企之间的“撕逼”、“骂战”似乎已成为常态。然而,长远来看,过度营销也终将带来反噬。在产品同质化严重的电动化时代,唯有凭借技术特色走出“网络骂战”的汽车企业,才能够安稳地渡过这一百年一遇的行业转型期。

中国车企正处于起步阶段,对于高端化的尝试需要更多时间和技术的沉淀。在这个过程中,企业需要保持战略定力,将有限的精力放在核心技术上,而不是陷入无休止的“碰瓷”之中。只有如此,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