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岁小麦育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程顺和逝世

科技 2024-04-12 11:54 阅读:26

澎湃新闻记者从九三学社相关部门获悉,九三学社社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研究员程顺和同志,因病于2024年4月10日20时20分在扬州逝世,享年85岁。

公开资料显示,程顺和,1939年9月出生,江苏溧阳人,小麦育种专家。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研究员,200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两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19年被九三学社中央授予“九三楷模”荣誉称号。

2022年,程顺和院士团队育成的“扬麦39”亩产达788.9公斤,刷新了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小麦高产纪录,为我国粮食安全保障作出了突出贡献。

程顺和曾说,“我对小麦很有感情,只有和小麦在一起,才不会感觉精神空虚。”

据九三学社方面介绍,程顺和的学农志愿起始于艰苦的童年时期。1939年,程顺和出生于江苏溧阳。因童年时期正值战乱,程顺和目睹了乡亲们缺衣少食、颠沛流离的生活,于是立下志向学农,誓要解决老百姓的吃饭问题。高中毕业后,程顺和顺利考入南京农学院,开始学习科学遗传育种。

“那时候,我们学农的大学生,需要到农村与农民一起劳动。清晨哨子一吹,我们立马起床,去地里拔棉花秆子;深夜翻新土地,干得热火朝天。”回忆中,青年程顺和充满了无穷的干劲,但也目睹了当时农村贫穷的现状和农业生产的落后面貌。这让他更坚定决心,要把一生奉献给农业。

1962年大学毕业后,程顺和被分配到泰兴县种子站,从事稻麦良种繁育和小麦育种工作;1972年,被调至扬州地区农科所(即现在的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1975年起,程顺和开始深入进行“扬麦”系列小麦育种研究。从此,“扬麦”这个未来享誉中国的名字与程顺和紧紧连在了一起,成为他一辈子为之奋斗、为之奉献的事业。

上世纪80年代,程顺和提出“三看”的表型选择方法,并首先提出和运用“综合性状协调的观点”,主持育成丰产性、抗病性、适应性都十分优秀的“扬麦5号”。“扬麦5号”的育成使国内外小麦育种大面积丰产与抗赤霉病相结合的难题取得了重要进展,是我国20世纪80年代末种植面积最大的小麦品种,促成了长江下游小麦品种第五次大面积更换,累计种植1.5亿亩,增产粮食51亿公斤。“扬麦5号”研究成果,1990年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991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上世纪90年代,程顺和主持育成小麦新品种“扬麦158”。该品种在产量、抗性、品质等方面大幅超过原主栽品种“扬麦5号”。“扬麦158”的育成,初步解决了小麦育种既大面积丰产又抗病的世界性难题,促成了长江下游小麦品种第六次大面积更换,是我国20世纪末种植面积最大的品种,累计种植1.8亿亩以上,增产粮食77.5亿公斤,为20世纪末我国粮食总产量达到5000亿公斤的战略目标发挥了重要作用。“扬麦158”研究成果,1997年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998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针对长江中下游麦区小麦播期推迟、生育期缩短导致产量下降的瓶颈,程顺和带领团队,又创新性地提出“两端快速发育,筑牢高产基础”的育种策略,巧妙地利用加快灌浆速率、稳定高产生物量基础等技术体系弥补冬前和灌浆期不足,并集成创新“早熟耐迟播+高产优质多抗”聚合育种体系,育成了突破性新品种“扬麦16”和“扬麦23”。2009年至2016年,“扬麦16”连续八年成为全国小麦主导品种,是我国第二大麦区第一大品种;2020年夏收,“扬麦23”更是创下迟播40天、实收亩产530公斤的迟播高产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