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赴广东特派记者 王冬 陈子帅 涂蕾 张蔚蓝】“从一块钢板开始,到整台车下线,16个小时就可以完成全部工序。”在中国新能源汽车生产第一大省广东省,《环球时报》记者对此有了真切的体会。2023年广东新能源汽车产量达253万辆,全国平均每4辆新能源汽车,就有1辆是“广东造”。当前,世界汽车业正从电动化加速迈向智能化。粤港澳大湾区依托成熟的产业集群和完善的生态系统,正在打造智慧高效的协同产业链条。7月下旬,《环球时报》记者走进大湾区,探寻并了解新能源汽车从生产到智驾等环节中的“湾区烙印”。
“每53秒便能下线一辆定制化新车”
在广州市番禺区,广汽埃安智能生态工厂里工业机器人正在敏捷而准确地挥舞着机械臂,多条流水线纵向排开,工人们有条不紊地将部件安装在车内,一辆辆不同型号的新能源汽车在这里完成总装下线。2023年,这里被世界经济论坛评选为全球“灯塔工厂”。
《环球时报》记者了解到,广汽埃安工厂全自动化生产线支持定制化产品与现货产品混合生产,每53秒便能下线一辆定制化新车。“汽车整车制造四大工艺包括冲压、焊接、涂装和总装,到我们这里之前,一辆新车的冲、焊、涂环节已经基本实现100%的自动化装配,也就是说前三个工序基本上是不需要工人进行作业的,实现‘黑灯工厂’。”工厂总装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工厂会向智能化数字化方面进一步探索,目前正在筹备智慧工厂的二期建设,一期我们主要是大数据的应用分析,二期可以进行自主决策和分析,多了一个决策功能,同时收集的数据维度会更丰富。”
广州,广汽埃安智能生态工厂内,600多个机器人正在按照设定好的程序有序工作。
“国内新能源车产业迭代速度非常快,很多产品的创新速度已经不适于行业原有的标准流程。这就要求我们主动去设立、创新行业标准。”工厂总装负责人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举个例子,某个产品量产一两个月以后,又有新的一套工艺流程发下来,还有各种各样新的派生,不断迭代,小到设计变更,大到直接换代,新车型在工厂里几乎一刻不停地被改进、优化。”他还提到,“这种快速反馈带来的产品先发优势,有利于企业掌握行业话语权,很多的标准可以由我们自己来制定。外资厂商同行前来调研交流时,会比较关注我们无框车门的装配标准,例如无框车门间隙断差、胶条的干涉量,以及防雨防漏水、控制噪音的标准是什么。我们就基于自己探索出的品质基准制定了一套标准。在燃油车时代,这样的情况是不可想象的。”
《环球时报》记者了解到,在关键的产业链环节,广东新能源汽车产业已涵盖整车生产、三电、其他零部件及关键材料等,建立了完整的产业体系,比亚迪、亿纬锂能等动力电池龙头企业奠定电池产业链基础,产业链条基本实现自主可控,省内关键零部件自给率超过80%,产业呈现较强韧性。
“湾区之心”与湾区之“芯”
与番禺区相邻的南沙区,如同一柄宝剑,从陆地一直伸向伶仃洋,同深圳隔海相望,沿高速从广州市区南下,平坦的田野里闪现一座座半导体工厂。《环球时报》记者走进广州南沙区芯片产业集群,在探访中发现,这些企业中有许多同新能源汽车的上游产业链联系紧密。
“2019年公司在广州南沙创立时,这里基本上都是农田,交通非常不便,但招商的朋友们告诉我,深中通道正在建设,5年后通车。未来,从厂区到深圳机场仅需30分钟左右……尽管起初有很多人并不太相信这样的蓝图,但是我这个在上世纪90年代‘下海’,经历了上海浦东‘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的人,凭直觉对这里,对大湾区充满了信心与希望!”芯聚能半导体总裁周晓阳在自己的微信公众号上这样写道。
周晓阳带记者参观了工厂车间,他告诉记者,创立5年来,公司生产的碳化硅功率模块已应用于多款新能源汽车中,合作企业包含国内主要的新能源汽车厂商。
本土市场的拉动正成为国产汽车半导体企业崛起的有利因素。行业数据显示,中国汽车芯片注册企业主要分布在沿海省份,截至2024年初,广东省汽车芯片厂家数量已超过1200家。
“身处粤港澳大湾区,我们很重视利用好这里的人才资源,便利的交通大大方便了我们同香港科技大学和香港理工大学的交流。”周晓阳告诉记者,现在,全球碳化硅企业都在积极开拓汽车市场,大湾区拥有完整且配套齐全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和人才链。作为广东汽车生产制造基地之一的南沙,在发展车规级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上已形成独特优势。因在空间上居于粤港澳大湾区几何中心,南沙区被称为“湾区之心”。在广东省大力建设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第三极”的机遇下,南沙区在芯片设计、材料、设备、制造、封测以及应用端等关键环节布局重点企业,初步形成完整的半导体产业链。南沙在万顷沙片区规划了约2平方公里的集成电路产业园区,目前,芯片材料、设备以及制造等环节的企业已在该片区集聚,初步形成芯片“一条街”的态势。未来,“湾区之心”将生产出越来越多的湾区之“芯”。
业内人士称,当前全球碳化硅产业格局呈现美、欧、日三足鼎立态势,中国企业正在努力缩小差距。“我1987年研究生毕业,当时中国跟国外差距很大,但现在我们方方面面都起来了。”周晓阳告诉记者,在芯片领域,中国的产业链现在比较齐全,自给率也大大提高。“目前南沙已经聚集了很多汽车芯片‘链主’企业,将来我们希望有更多芯片设计公司到这地方来。”周晓阳告诉记者,在他的心目中,南沙这一块地方未来将会是中国第三代半导体的高地。
人才与产业撑起湾区“智行”
位于深圳市福田区的元戎启行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人工智能企业,主要为车企提供高阶智能驾驶全栈解决方案。
元戎启行技术合伙人、副总裁刘念邱告诉《环球时报》记者,选择将公司设立在粤港澳大湾区,正是看中了这里的几大优势。一方面是人才,深圳毗邻香港,能够吸引很多国际化人才,便于与香港高校保持密切的人才联系。2023年,元戎启行与香港科技大学智能无人驾驶中心签署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在自动驾驶科研及自动驾驶人才培养领域展开深度合作。另一个方面,深圳产业链体系丰富,汇聚了众多具有科技实力的公司,有大量创新资本,这些资本都热衷于投资硬科技。“以智能驾驶为例,上游的传感器如激光雷达等领域,深圳均有龙头企业。大湾区是车企密集的区域,我们觉得大湾区是一个非常适合行业发展的区域。”刘念邱表示。
目前,广东已经初步形成以广深为“双智试点”引领,惠州、东莞、肇庆等周边地市“多点协同”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格局,涵盖整车生产企业、自动驾驶科技公司等关键配套供应商、创新平台机构、网联技术服务方、第三方行业组织等完整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
丰田中国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大湾区对智能网联的发展有良好的政策法规支持,并积极拓展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域,为今后的规模化应用奠定基础。今年4月26日,丰田与合作伙伴小马智行、广汽丰田共同成立自动驾驶出租车相关事业合资公司——“骓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其实,从2019年开始,丰田就与小马智行开展合作,共同推进L4级无人驾驶Robotaxi商业化落地。丰田方面表示,计划明年起投放市场超千台L4级量产全无人自动驾驶车辆。
作为L3级智能驾驶的先驱者,广州、深圳在测试道路、测试规模和类型上范围不断扩大,并在行业监管与运营上日益规范,推动自动驾驶快速发展。7月29日,《2024广州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白皮书》公布。截至2024年6月,广州已开放827条测试道路,双向里程3327.87公里,累计测试里程位居全国前列。7月30日,《深圳市加快打造人工智能先锋城市行动方案》正式印发,其中提到,深圳将建设智能驾驶全国示范区,其中包括优化光储超充车网一体化设施布局,建设世界一流“超充之城”;打造线上线下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场,加快技术产品验证;加强智能驾驶宣传,壮大智能驾驶消费市场,培育智能驾驶特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