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实验室迈向产业化,人形机器人何时“走”进寻常百姓家

科技 2024-08-09 16:31 阅读:1

【环球网科技报道 记者 郑湘琪】在结束了宝马装配厂的“实习”后,被誉为“地表最强”人形机器人的Figure 02于近日正式发布。Figure公司表示,新品目前可在商业应用中执行各种任务,在不久的将来还能在家中执行各种任务。

从实验室迈向产业化,人形机器人何时“走”进寻常百姓家 第1张

Figure公司

近一段时间以来,得益于AI的持续“催化”,人形机器人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从实验室迈向产业化,应用前景和市场潜力日益显现。据业内专家分析,2024年有望成为人形机器人量产的元年。

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大会近期发布的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27.6亿元,到2030年有望成长为千亿元市场,市场规模达1192.46亿元。

对此,优必选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AI技术的飞速发展,人形机器人正在逐步摆脱“科幻产品”的标签,成为现实世界中能够真正帮助人类完成各种任务的智能实体。从简单的问答到复杂的物体识别、环境感知和决策执行,人形机器人的智能化水平正在不断提高,其应用场景也日益广泛。

小米CyberOne、优必选Walker S、智元远征A1……现阶段,我国多家专注于人形机器人的企业已经开始小批量生产,并逐步向客户交付产品。部分人形机器人已经在工业制造和商用服务等领域实现了商业化应用。比如近期Walker S Lite在极氪5G智慧工厂“实训”,在CTU入库上料工位协同员工执行搬运任务。

从“千行百业”到“千家万户”,人形机器人何时能“走”入寻常百姓家?IDC中国研究经理李君兰谈到,人形机器人的商业化进程是一个稳步递进的发展历程,从专业化场景到大众消费市场逐步拓展和广泛应用。

具体而言,人形机器人从较为成熟的商用服务领域起步,诸如酒店接待、商场引导、公共服务等场所,利用其独特的人形设计和智能交互功能提供良好的服务体验。随着技术的迭代升级和实践检验,逐渐渗透到灾害救援、极限环境作业等高难度、高风险等特种应用领域。在工业制造领域,人形机器人会在结构化的生产制造环节如精密装配、物料搬运等环节先行开展自动化作业。

“最终,在技术和市场的双重完善保障下,人形机器人步入家用服务市场,承担起陪伴、教育、家务等多种角色,满足家庭日常生活的多元化需求。”李君兰说。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政策布局为这一进程按下了“加速键”。例如,《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设定了明确的技术突破目标,为行业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更是将人形机器人视为未来高端装备的重要支柱,进一步为人形机器人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和支持。

此外,地方的积极响应和配套政策也为人形机器人商业化的提速注入了强劲动力。广东省、江苏省、山东省等地已成为人形机器人产业的热土,众多企业在此深耕细作,不断取得技术突破和产品创新。

不过专家也坦言,当前人形机器人行业仍需克服一系列问题。清华大学机器人控制实验室主任赵明国曾表示,真正实现人形机器人的量产需要面临诸多挑战,包括如何控制良品率、如何解决后期维护问题等。

李君兰则谈到,相较于专注于特定领域的专业机器人,人形机器人更突出的特点是通用性,尤其适用于应对环境多变复杂、工作任务繁琐及高度强调人机协同合作的应用情境。因此行业要在不断提升机器人硬件性能的同时,也需要丰富和升级软件系统,强化各种专业模型的集成与运用,二者相辅相成,共同驱动人形机器人在各行业中发挥更大效能,真正实现“全场景适用”的理想状态。

诚然,要实现人形机器人从“千行百业”到“千家万户”的跨越,行业还需在多个维度上破解瓶颈。这对于行业而言既是严峻考验,也是激发创新潜能的宝贵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