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味罗川】罗源茶米

历史 2019-12-27 11:46 阅读:58

寻找/记忆中/的/家乡味

罗源茶米

谈到罗源味道,定然会想到罗源茶米。

茶米,罗源话读da(阳平)mi(上声)是对茶叶干成品之称,也简称茶。

罗源人,尤其是罗源山民,爱茶崇茶,以茶敬神,以茶祭祖,以茶待客,以茶入菜,以茶祛病,以茶健身,鼎下设茶瓮,房里置茶几,去田带茶筒,做客捎茶包,茶渗透于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灵魂的一个部分。

茶韵

罗源茶米,传统制作工艺的特点是:现采现炒,全程高温,既生爆点 ,又不焦灼。这种工艺制作的茶米,能把造化恩赐的原滋原味,进行浓缩而封存,能将嘉木碧叶的形色香味,升华到至善至美。

一撮新茶米,一只新玉瓯,一壶新滚水,一冲新景象,谈笑间,魔幻见,茶芽舒展,又是枝头模样;茶气释放,更添祥云天香,正是“绕瓯翻雪不须疑,到齿馀香亦解肥。鼻观舌根留不得,夜深还与梦魂飞。”这是宋朝释宝昙的诗句。没想到千年前他的饮茶体验,能与今天啜饮罗源绿茶的体验高度重叠。也许是因为两种茶品皆乃纯天然之故也。

纯粹绿茶,是罗源茶米的主体。随着岁月的不断前行,生活的不断丰富,罗源山民对美味追求的不断执著,罗源茶米变幻出另体别裁—特色茶米。

罗源特色茶米,有鸭脚掌茶、穗兰茶、水栀茶、柚花茶、茉莉茶等。

游永健/摄

鸭脚掌茶

鸭脚掌茶,是以鸭脚掌草新鲜叶片,按照一定比例,与新鲜茶叶混合炒制而成的茶米。鸭脚掌茶,是罗源特有一种茶品,在我的知识储藏中,是绝无仅有的。罗源以外,未见记载也未曾耳闻。鸭脚掌草长于园坪石崖的缝隙间,产量稀少,因而每年制作的鸭脚掌茶,还不够自家饮用,从不见谁家出售。

鸭脚掌,学名金鸡脚,水龙骨科假密网蕨属植物,叶似禽掌,含香豆精苷高达0.2%。香豆精苷,顺式邻羟基桂皮酸的内酯,为苯骈γ-吡喃,具特异香气。

医学著作表明,鸭脚掌具有祛风清热、利湿解毒、驱风镇惊等功能,对于感冒、中暑、咳嗽、痢疾、腹泻、肝炎、系感染、筋骨疼痛、小儿惊风、痈肿疮毒、蛇虫咬伤等都有良好疗效。清朝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云:佩带之可辟疫气,由其效用得名辟瘟草。

我的故乡半山九溪,每逢清明时节,家家户户都会炒制一罂鸭脚掌茶。母亲是炒制鸭脚掌茶的善手。每当制茶夜晚,儿时的我是不会轻易去睡觉的,因为根本睡不着,我爱看母亲炒茶的身姿,那样轻盈,那样干练,我爱闻新茶的香味,一缕接一缕袭来,如同十五明月一般洒遍整个村子,其香实在诱人,准确地说,是撩人心旌,勾魂摄魄。

母亲先将鸭脚掌剪去叶柄,分成两段,而后与茶叶均匀混合。杀青之后,绿芽在母亲手里,灵巧地反复轻揉,颜色越变越青,质地越变越柔,茶油释出了;母亲倏地扬起簸箕,茶叶飞入高温的鼎里,叽叽咋咋,噼噼啪啪,母亲双手舞蹈着,忽而掠过鼎底,忽而抛向空中,忽而上下翻滚,忽而左右开合,茶香漫开了;火候到,母亲迅捷地做一个双手横扫的优美姿势,茶米又稳稳当当地回到了簸箕上,而这位天才的舞蹈艺术家,此时将双手定格在半空中,好一阵一动不动—我猜想,她烫伤了。不知不觉中,茶香早已经浸透了山村的每一升空气。

在现有的语言词库中,难以寻觅到形容鸭脚掌茶美味的言辞。若得闲暇,新沏一杯,茶雾氤氲,茶汤翠玉,闻之香,初如瑞香而较之幽微,再若丁香而无其走窜,继而仿佛百合花旁过,蔷薇园中来,半晌而后,犹觉远处山坡飘来的桂花气息,十里池塘吹来的荷花微风,似无若有,隐约之间;啜之味,浓而不重,润而不燥,柔而不闷,清而绵长,轻含于口,香分两路,一从鼻腔直达天庭,倍感脑目清新,一从心肠停于丹田,顿觉肝胆如洗…

穗兰茶

罗源另一种特色茶米是穗兰茶,以穗兰花窨制而成。穗兰,学名珠兰,为金粟兰科常绿蔓性小灌木。其花如珠,花珠列成穗;其香似兰,比兰更清幽。文人爱珠宝,雅称珠兰;乡人常见稻穗,直呼穗兰。罗源穗兰茶,有两个品种,一种是只用花珠,窨好筛去,单留香气茶中;另一种是整穗珠花入窨,与茶共体。若观其形,后者更雅。在闲适的夕阳下,琼瓯待命,青龙飞腾;茗尖立底,珠帘悬中;色清透玉,香幽弥空;小啜细品,妙趣横生。

旧时,罗源山民庭院的后崖,几乎都有栽种穗兰的习俗。民间传说,穗兰可驱狐魅方言“狐狸猫”;古代典籍亦有如是记载,如清代的《纲目拾遗》和《敬信录》古人所谓的狐魅病,是指人与鬼梦交。看似荒诞,然不可嗤之以鼻,与今日之幻听、幻视、妄想的病态依稀具有某种相似之处。不久前,读《古今名医临证金鉴•奇症卷》有傅再希教授《梦与鬼交二十载 珠兰取根一夕除》一文,记录的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傅教授以珠兰根部,为一石匠之妻治愈狐魅病的医案。罗源民间遇到狐魅病,就用穗兰置放于病者下身,且同时啜饮穗兰茶,据闻一次即愈。坊间以为,旧时罗源多狐魅,因而栽穗兰花成为习俗,饮穗兰茶成为时尚。

至于水栀茶、柚花茶、茉莉茶,即是分别以水栀花、柚子花、茉莉花窨制的茶米。水栀花、柚子花、茉莉花,为大家所谙熟,就不再赘笔了。

清民两代,罗源花业名盛,实际上就是盛产穗兰花和茉莉花。也就是在这个时期,福州花茶享誉九州。福州花茶中的一部分便是罗源穗兰茶和茉莉茶,一部分是以罗源穗兰花和茉莉花所窨的茶。当时,没有商标意识,罗源茶、罗源花制的茶,在福州茶肆出售,当然就是福州花茶。

罗源人不但饮茶而且吃茶,茶米不但用以休闲,而且用于健身等。

罗源茶米,可用于红烧肉、清蒸鱼、闷对虾、烤牛排,以去腥调鲜、消腻增香。茶叶蛋,大家爱吃;可是茶炒蛋,就鲜有人知。茶米泡开后,罗源山民取茶叶与鸡蛋拌匀,入锅炒,味道好极了。茶米嚼碎吞服,可以治疗呕吐、食积、高脂血症。茶米少许、咸橄榄一枚,炖汤徐饮,对小儿厌食有效。罗源人还用茶米做枕头,以为可以清心明目;用于做干燥剂,以贮存怕潮湿的贵重物品。

我是罗源茶米的崇拜者,走到哪里带到哪里,总觉得他乡茶品不够味或者不对味。卢仝《七碗茶歌》好茶之人津津乐道,推崇备至。然而,我每每没由来的猜度,卢先生所饮的许是粗茶,若是罗源之茶,何须七碗,三杯足矣!一杯落,渐入佳境,顿觉得腋生风来脚生云;二杯罢,如坐秋月,但晓得心亦新凉脾亦醒;三杯后,陶然仙国,怎忘得魂也香兮魄也香?

游永健/摄

朋友,你到过罗源吗?你去过罗源吗?你还记得罗源的绿茶色如翠玉、香飞梦魂吗?如果你已经忘却了的话,那么,你来吧!

作家简介

卜三

原名:张世宝

罗源县职业中学原副校长

中学高级教师

罗源县文史学社社长

罗源县作家协会顾问

本文相关词条概念解析:

罗源

罗源县位于福建省东北沿海,福州市东北部,东濒东海,西与闽侯县交界,南与连江县相邻,北与宁德市接壤。北纬26°23’—26°39’,东经119°07’—119°54’。面积1081.2千方千米。辖6镇、5乡(含1民族乡)。2003年末,户籍人口25.34万人(其中畲族约占8%),其中非农业人口5.79万人。。通行闽东方言福州话。1934年8月14日寻淮洲、粟裕率红七军团北上抗日经此,配合地方革命武装攻克县城。1949年8月14日解放,历属闽侯专区、福安专区、福州市、闽侯专区、宁德地区。县人民政府驻凤山镇,全县辖6个镇、5个乡(其中1个民族乡):凤山镇、松山镇、起步镇、中房镇、飞竹镇、鉴江镇、白塔乡、洪洋乡、西兰乡、霍口畲族乡、碧里乡。罗源县是福建畲族主要聚居地之一,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区域之一。沈海高速公路、104国道、温福铁路过境,有淡水码头。特产有七境堂绿茶、下廪羊等。名胜古迹有万寿塔和陈太尉宫,莲花山上的圣水寺,栖云洞内辉绿岩石刻的十八罗汉和观音像,西兰的墓葬和白塔,走马岭的才翁题字石,以及长寿桥、南陈桥、岱江畲族风情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