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九大总督都在干什么,为何无一人前来救朝廷呢

历史 2019-12-27 11:46 阅读:58

众所周知,在清朝,总督是主管一省或者多省军政大权的封疆大吏,而到了清末,随着边疆问题越来越严重,总督的职权也越来越大。在那时,清朝在各地设立了九大总督,一面抵御列强的入侵,一面抵制党的发展。但即便是这样,清朝的灭亡仍是不可避免的,而且在这期间,九大总督竟然无一来救朝廷,着实讽刺,那他们当时在干什么呢?

东三省总督赵尔巽

虽然东三省是满清的发源地,但一直到光绪之前,清朝对东北的都是非常落后的,以至于肥沃的黑土地长期处在无人开采的蛮荒状态。后来为了抵制沙俄入侵,东三省总督设立,而末代总督赵尔巽是清朝死忠,当辛亥爆发,袁世凯逼宫的时候,老赵本打算领兵进京勤王,却因为东北也发生了党起义而被牵制,在关外进退不得,最后眼睁睁的看着清帝退位。

直隶总督张镇芳

直隶总督按道理来说已经该是今天类似于河北省书记+北京军区总司令的官职,不可谓不重要,但因为朝廷就在北京坐镇,所以直隶总督大部分时间都是闲职或者例行公事的职位,权力很小。比如李鸿章在出任直隶总督的时候,并没有什么权力,他的权力都来自于北洋大臣和淮军领袖。所以张镇芳面对朝廷危局,同样无能为力,况且他只当了10天总督,都没坐热,谁也不买他

两江总督张勋

这个人物大家比较熟悉,有名的“宣统”就是他一手策划的,和赵尔巽一样,老张也是一个清朝死忠。不过他当时的情况比赵尔巽还糟糕,江苏是军的重点关照对象,当时军在南京,镇江,上海,苏州,甚至盐城等地都策划了起义,老张虽然全力进攻,但总是摁下了葫芦起了瓢,在他手忙脚乱的时候,宣统退位了

两广总督张鸣岐

这个就不用多说了,就算张鸣岐有打算上京勤王,这中间的时间也不够啊,在那个年代,哪怕是走海路,从广东到北京也要好几个月,等老张到了北京,估计黄花菜都凉了。另外,在期间,老张也不是完全忠于清朝,在武昌起义之后,他马上就改换墙头,表示支持,广州独立。

闽浙总督松寿

听这个名字,大家就知道这个松大人不是汉人,人家是满洲旗人,而且还是上三旗之一的正白旗,正因为如此,他是绝对不会背叛清朝的。但他悲剧的地方也在这里,从一开始他就选择了失败的道路,最后在被军打败之后自杀,算是个有气节的大臣。

湖广总督瑞澄

瑞澄是满洲正黄旗人,正黄旗在八旗中仅次于皇帝所在的镶黄旗。不过这个瑞大人的运气却想不好,他是辛亥爆发后的第一个倒霉蛋,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就是他搜捕党,引发了武昌起义。不过瑞大人虽然无法,但跑路还是很有一手的,之后马上就出逃武汉了。

陕甘总督长庚

在汉语中,“长庚”有金星、启明星的意思,然而这位长大人却完全没有得到启明星的庇佑,气运极差,辛亥之后,长庚组织军队对抗陕西各地的军,其中西安之战打得非常惨烈,最后西安被军攻破,西安将军文瑞自杀,后来更发生了令人痛心的“满城屠戮”清帝退位之后,长大人将总督打印交给他人,四年后病死,算是善终。

总督赵尔丰

这个赵尔丰是前面提到的赵尔巽的弟弟,有意思的是,他哥也当过总督。赵尔丰是有名的民族英雄,曾经带兵平定叛乱,遏制英国人对的渗透。在辛亥爆发之后,他因咎被撤职,在过程中作为士绅和党沟通,但最后被后者杀害,令人惋惜。

云贵总督李经羲

以上人等要么是忠于清朝,要么是保持中立。而这位李大人却对党保有同情,作为李鸿章的侄子,他的思想非常开明,党将领的摇篮,云南讲武堂即使他一手开创。甚至当蔡锷遇到经济困难的时候,他还出资相助。大概也是这个原因,党没有跟他为难,最后将他立送出境。有意思的是,清朝遗老们似乎对他并无不满,宣统的时候,他还出来当了首相。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来,当时的清朝总督们,不要说勤王了,他们自己能不能管好自己都是个问题,只能说是烈火燃烧,越来越旺,清朝的败亡是迟早的,谁也阻挡不了。

本文相关词条概念解析:

总督

总督,通常指一个国家的某片相对自主的区域中实际或名义上的最高行政长官。许多国家都有或曾经有总督这个职位。总督:清朝时期对统辖一省或数省行政、经济及军事的长官称为“总督”,尊称为“督宪”、“制台”等,正二品(若加尚书衔者为从一品),位在从二品的巡抚之上,管辖一省或多省。与只掌握一省行政事务的巡抚不同,总督兼管数省,同时在政务之外也兼掌军务。有直隶总督、两江总督、四川总督、闽浙总督、云贵总督、湖广总督、两广总督、东三省总督和陕甘总督。此外明清也有河道总督、漕运总督等专管某项政务的总督官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