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没学爬直接学走路?别觉得孩子聪明,大动作发育规律不该打乱

育儿 2019-12-27 16:36 阅读:64

文福林妈咪

宝宝到了一岁左右,很多宝妈会开始着急,孩子该学走路了,别人家孩子都会了,你咋还不会站呢?

于是开始锻炼宝宝学走路。

遵循着以前的教宝宝学走路的样子开始来。

一般都是这样的场景:爸爸妈妈一起教孩子,一个人抱着孩子,另一个人蹲在宝宝面前,向宝宝伸开双手,鼓励孩子朝自己走来。

宝宝独自奔向妈妈,爸爸在身后随时准备扶住摔倒的娃,学走路的距离一点点增加,宝宝能自己行走的时间越来越长。

虽然这个父母第一次放开双手让宝宝自己走的场景非常经典,仿佛标志着孩子开始会走路的那个瞬间,但实际上,宝宝前几个月的锻炼,一直都是在为这个时刻做的准备。

学走路对宝宝来说是个非常复杂的工程。

第一步就是爬行

爬行无疑是宝宝非常重要的锻炼方式。经历过爬行学习的孩子,平衡性要好一些,不容易摔倒和碰伤。

在爬行过程中,宝宝需要双手、双脚配合,两侧大脑共同协调,手臂、腰部、腿的力量都能得到提升,这是学走路的重要基础。

有的宝宝没有经过爬行的阶段,直接学习走路,虽然也可以达到,不过毕竟肌肉没有得到锻炼,会更容易摔跤。

爬的利索之后,宝宝的天性就会不满足于此,开始自发的探索站起来的方式,这比大人控制下教孩子学走路要更自然,更符合孩子的发展规律。

爬的好的孩子,会自主探索如何让自己站起来。

这就是孩子要学习的第二步,顺利站立和坐下

爬行和站立,不仅意味着看世界视角的不同,更意味着孩子需要学会“升降”自己站起来,自己坐下。有的孩子会借助栏杆和墙壁的力量站起,但是不知道如何重新做下去,就会站在婴儿床里或者是墙角哭着寻求帮助。

聪明的妈妈能读懂这时候宝宝哭的意思,抓住机会教孩子如何自然的坐下,而非摔下去:我们可以为孩子示范,如何弯曲膝盖,让身体慢慢降落到地板上。

当孩子能够自如的站起,站稳,和蹲下,他就会开始想要学走路了。

我们可以把孩子扶到墙边,沙发边,把周围的尖锐物体收起来,桌角包住,孩子就会自己摸索着走路,自己尝试放手。刚开始宝宝的脚步会晃悠,让人担心不已,不过很快宝宝就可以连续走好几步,并且只用几天的时间就能相当自信自如。

看,孩子学走路就是这么简单,这么快速,重点是,孩子有自己的学习步骤,不需要爸妈进行人为的干预。

有很多宝妈教孩子学走路,会采用这样的姿势:

大人牵着宝宝的手,这个姿势宝宝一旦摔倒,大人下意识的拉扯,很容易伤到宝宝,造成宝宝脱臼。

还有的宝妈会扶着宝宝胳肢窝,弯腰带着孩子往前走,大人很累不说,孩子完全没有办法体会走路应该协调自己身体的什么肌肉,要用多大的力度,哪里要弯曲,哪里要用力。

还有的宝妈会买学步带,扯着孩子走路,这也是对孩子走路起不到帮助的,还会因为这样一个外部力量,让孩子对走路有误解,耽误孩子的正常发育规律。

这样的姿势其实是不正确的,以前还有一种宝宝可以坐在里面的学步车,中间有个网兜,宝宝可以坐上去,也可以站起来用脚瞪着地面,学步车的轮子就可以转动,带孩子去想去的地方。

这样的学步车也起不到学走路的目的,以为孩子坐上去蹬地面,主要用到的是小腿的力量,和走路要用的大腿力量不同,起不到锻炼作用,也是会影响孩子对走路的理解。学步车如果被绊倒,还容易导致孩子摔倒,同时,孩子想去哪里就能去哪里,还会大大减弱孩子想要学习走路的愿望,所以不建议让孩子坐学步车。

当然,孩子在学走路阶段,容易摔倒,还是要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首先我们要把家里桌角套上布套或塑料泡沫的防摔套,收起家里的尖锐物品;可以给宝宝背上一个防摔枕,避免宝宝向后仰摔倒时摔倒后脑;如果家里没有能让孩子扶着走的栏杆,可以买用来推的学步车,让宝宝自己推,自己扶,不去打扰孩子的自然成长规律。

有的宝妈会担心,隔壁家孩子早就会走了,我家的还没一点动静,难道就不用大人提前引导吗?

其实不用焦虑。我们看 “丹佛发育筛查测验表”“宝宝自己站”这个时间段,是10-13个月,“自己走”是在11个月半-13个月,只要在这个阶段,都是正常的。

希尔斯亲密育儿百科中认为,只要宝宝在15个月内学会走路,都是正常的,不必被1岁会走路这样一个大致的概念所禁锢。

还有的宝妈会担心孩子腿型的问题,看见孩子O型腿或者X型腿,就会想办法纠正。

其实,宝宝出生后O型腿,是因为他延续了再子宫里的形态, 这种形态也叫“钟摆现象”睡觉喜欢青蛙型,坐着时自然的双膝朝外,走路时双腿中间呈现O型,这是一种正常形态,一般会持续到宝宝两岁。两岁之后,随着宝宝学走路过程中双腿对身体的承重,宝宝可能会呈现X型腿,这也是一种暂时的现象。

一般宝宝在6-7岁时,双腿会变直,接近腿型。

当然,如果在宝宝学走路和会走路后又什么不当的地方,孩子确实有可能出现不成长的O型腿、X型腿,还有内八外八这样的形态,过了相应的阶段之后,宝妈可以带孩子做专业的检查和矫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