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的孩子仍说话不清晰?“贵人语迟”不存在,孩子说话晚要上心

育儿 2019-12-27 16:36 阅读:52

文福林妈咪

一个小男孩,马上就3岁了,说话仍旧不清晰。说话时像是每个字有一半含在嘴里,一半省略掉一样含混,除了经常陪伴他的妈妈,谁都听不懂说了什么。

父母带孩子去医院检查过了,并没有什么问题。

周围的人都说,这孩子挺机灵的,说什么他都懂,还很调皮使坏,为什么就是说不好话呢?

如果排除了病理性的原因,孩子又十分机灵、聪明,孩子这时候说话还是含糊不清,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1、婴幼儿时期,父母没有给孩子更好的语言环境。

2、孩子的小聪明和父母的纵容导致说话含糊不清。

婴幼儿时期,父母没有给孩子更好的语言环境

我们之前说过,宝宝在3个月的时候,可以发出元音音节;在5个月的时候能够模仿大人发音;在7个月的时候,可以清晰发出“pa-pa”的声音;在9个月的时候,大部分音节都可以模仿;在12个月的时候,主动发声的概率增多,能清晰发出大部分音节。

我们都知道,在这个阶段,多跟宝宝说话,能促进宝宝的语言发展,能让宝宝更加清晰的说出词句、表达自己的意思和情绪。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父母会有两个误区:

1、通过手机让宝宝学习语言

多跟宝宝说话,能让宝宝增加词汇、更加聪明、更快的学习语言,有些比较忙的父母会让代替自己和宝宝沟通。

但是有实验证明,给宝宝说话时,词语必须从活生生的人口中说出,否则宝宝大脑就不能区分音节之间的区别和其他的语言组成成分,这对宝宝的语言发展没有任何帮助,甚至会让宝宝在以后少理解6-8个词汇。

2、跟宝宝说话的时候,使用成年人的语言方式

宝宝声带只有成年人的1/4长,他们只能发出高音调的语言,跟宝宝说成年人的词汇,不利于宝宝的模仿。

那么,在和宝宝沟通的时候,父母应该怎样做呢?

1、宝爸宝妈跟宝宝多些互动和语言对话

宝宝在婴幼儿时期,无法从中获取到语言帮助,只有父母亲自上阵。

父母跟宝宝对话,不仅能让宝宝从父母语言中模仿到说话的方式,还能让宝宝懂得情绪、表情等多方面的模仿和观察。

2、用亲子之间特有的方式来跟宝宝对话

什么是亲自之间特有的对话方式呢?

①说话时,拉长元音;

②辅音要短促而清晰;

③语调要高低起伏,有变化,像唱歌那样;

④表情和语调都要夸张。

比如说“你真棒”跟宝宝说话时,应该是“你真(↗)—棒”

这样的语言形式,这样的说话方式不仅方便宝宝分辨音节,还有非常得宝宝的喜爱。

这中跟宝宝说话的方式,在人类长久的发展过程中,已经写进了宝基因当中,宝妈在这方面十分有天分。

孩子小聪明和父母的纵容,从而无法学会说话又是为什么呢?

回到最开头说到的事情。

小男孩3岁仍旧说话含糊不清,父母把他送到幼儿园,想要让孩子跟小朋友们的接触下学会用清晰的语言表达。

情况如父母所愿,孩子想要玩儿滑梯,老师在照顾其他小朋友无法顾忌他的时候,“憋出”两个清晰的字“老师”

在孩子刚学说话的时候,其实父母能够通过孩子的眼神、举动分辨出孩子到底想说什么、想要什么。

当孩子没有准确表达,父母却满足孩子的所有需求的时候,孩子聪明的知道:我不用非要说清楚,也能得到想要的,为什么还要那么麻烦的去学说话呢?

这也就导致,在父母的纵容下,孩子变的懒惰,不愿意说话。

对于这种情况,父母又该怎么做呢?

1、停止过度照顾,对孩子含混的话不予解答

父母或家里的其他人,不该过度的照顾孩子,当孩子知道自己不说话就不会有人把所有事情安排的周周到到的时候,孩子为了自己的要求和想法,会自觉的去说话,让别人能够理解,从而帮助到自己。

孩子都3岁了,应该能够清晰的表达自己的想法,父母不要再去过度的揣测孩子含糊的话到底说了什么,而应该对孩子过度含糊的话不要理睬,让孩子明白:只有清晰的话,才能达到目的。

2、让孩子多交朋友

有研究表明,让孩子快成成长的途径,就是让孩子多交朋友。

让孩子更快的学会说话,也是要让孩子多交朋友,小朋友们不会理会含糊不清的话,孩子为了更朋友们,会努力让自己的语言的变得清晰,不再懒惰。

注意事项:

不要过度的纠正孩子的发音,不要让孩子反复重复某个词汇直到讲好。

孩子发现说话对他有利的时候,他会自动纠正自己,如果父母去过度的纠正,反而会让孩子产生抗拒心理,可能会导致孩子结巴、说话含糊、不愿意说话的情况越来越严重。

让孩子说话,不光要靠父母的引导,还要靠周围环境给孩子创造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