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战葛沟:一个连阻击800日军9昼夜,日军被杀得寸步难移

历史 2019-12-30 17:15 阅读:61

1938年1月,第40军从江苏东海、赣榆向鲁南临沂开进,阻击进犯的日寇第5师团。当时李宗岱是第40军野战补充团中尉排长,亲身经历了这场鲜为人知的恶仗。

3月4日,全军奉命改守桃园、蒋庄一线阵地。补充团团长李振清命令第二连前往葛沟阵地,作为前哨部队阻击敌人,掩护主力和友军集结。连长王景洲接到任务后,立刻率领全连赶往葛沟阵地坚守。

侵入

当时敌我之间实力悬殊巨大,全连没有一门炮,仅有捷克轻机枪6挺,步枪大多数是汉阳造,还有最陈旧的老套筒枪。由于缺乏武器,连长连夜命人赶工,用卸下来的火车铁轨每人打了一把大砍刀背在身后,作为近战的武器。

3月9日下午1点钟,步骑炮联合兵种三百余人,向葛沟阵地发起猛烈攻击。全连沉着应战,利用沙袋、葛沟村子的院墙作为掩护杀敌。一直打到下午5点钟,死伤数十人依然无法攻下葛沟阵地。天黑之后,只得暂时退去。

守军士兵

翌日早晨8点,派出6架飞机分成两组轮番向葛沟阵地上空进行轰炸和扫射,村头的大树有的被炮弹拦腰截断,有的被落下的炮弹连根炸翻,场上的麦秸垛也燃起了大火,泥沙瓦砾和沙石漫天飞射,士兵当场伤亡七八人,排长刘洪祥右腿被炸断,血流如注。

炮击之后,急促的马蹄声由远及近,很快鬼子的骑兵向葛沟阵地奔驰而来。连长王景洲一声大喊:“目标,正前方敌人骑兵,打!”话音刚落,机枪步枪吐着长长的火舌密集射向冲在阵地前面的兵,李宗岱瞄准目标一枪就将首当其冲的一名骑兵击中,大洋马一声长嘶,两蹄腾空将兵摔落在地。鬼子倒地后还未来得及翻身,李宗岱又连补两枪,将这名鬼子打死在地。骑兵当场被打死10多骑,剩余鬼子仓皇遁去。

骑兵渡河

15分钟后,再次发起进攻。鬼子很快冲破了第一排的阵地,第一排的弟兄纷纷拔出刚打的大砍刀与鬼子进行激烈的白刃战。第一排挡不住,大部分士兵在白刃战中阵亡,阵地渐渐被突入。就在此危急时刻,连长王景洲不顾手臂已经负伤,毅然提起一把大砍刀带着预备队冲去第一排增援。

白刃战打了二十多分钟,第一排和预备队大部壮烈牺牲,冲上阵地的被砍死三四十人,连长王景洲在砍杀了2名鬼子兵后,被鬼子刺中身体10余处,当场壮烈牺牲。连长牺牲后,团长李振清任命第一排排长李玉亭为连长,继续指挥作战。

身背大刀的中国士兵

3月11日凌晨,向葛沟阵地发起第五次进攻。先向葛沟阵地炮击1个多小时,随后又以3辆装甲车为前导,后边跟随步兵200多人向葛沟阵地扑来。坚守葛沟阵地的守军官兵沉着应战,炸毁装甲车2辆,毙伤鬼子10余人。无法攻下葛沟,又再次退去。

下午5点钟,发起了第六次进攻,营长亲自率领第三连的一个排前来增援。来势汹汹,李宗岱向营长建议,由他率领一支敢死队,利用阵地左侧地形趁夜色迂回到中间,出其不意来个拦腰奇袭,配合正面部队将鬼子一举歼灭。营长采取了李宗岱的建议,李宗岱于是对兄弟们喊道:“不怕死的跟我来!”

大刀敢死队

突击队摸到距离10米远的地方时,发现有两个鬼子正在挖机枪掩体,一挺歪把子机枪撂在旁边,另外还有两箱子弹。李宗岱决定先夺机枪,于是迅速冲过去,右手抽出背上的大砍刀,举刀朝背对着他挖坑的一个敌人猛砍下去。鬼子头向左一歪,哇呀一声扑倒在地,鬼子的右胳膊被砍断了,李宗岱趁机又连砍两刀,送这名鬼子归西。另外一个兵吓得哇的叫了一声,还未来得及反抗就被跟随李宗岱的上士班长王世忠奋力一刀,扎进了他的腹中,当场结果了这名鬼子。

奋勇杀敌

此时,前方山坡突然冲出4个戴着钢盔的黑影,其中一人看出异样后连忙向李宗岱人开枪射击。李宗岱迅速卧倒,用短枪还击。一时间枪声四起,一班长右臂一挥,向投去了两颗手榴弹,声一响,敢死队20名勇士像猛虎出山一般扬起大刀直扑过去。这几个鬼子吓得丢下背包,朝据点奔去。李宗岱等人穷追不舍,一直追进了鬼子据点,猝不及防,顿时乱成一团,赶紧上刺刀拼杀。

李宗岱率领着敢死队越杀越勇,他们虽然人少,但人人都学过武术,会耍刀弄棍。在混战之中,雪亮的大砍刀如砍瓜切菜,十分得心应手。在刀比枪快的刹那间,只要碰着,非死即伤。经过数十分钟的白刃格斗,抵挡不住,纷纷向后溃退。李宗岱等人抬着负伤的7名敢死队员和缴获的装备,在二班长用夺获的歪把子机枪掩护下,迅速返回了阵地。从缴获的文件中得知,这股敌人是第5师团田成联队。此次袭击,被砍死数十人,敢死队仅7人负伤,无一人牺牲。李宗岱因为奇袭成功,得到了师长的嘉奖。

杀敌的大刀

3月12日凌晨,恼羞成怒的鬼子纠集重兵向第二连阵地发起报复性进攻,这是第七次进攻。此时的第二连从昨晚到现在30多个钟头,没有吃上一顿饭,一天一夜下来,饥渴难忍。几个村里留守的老百姓,冒着枪林弹雨送来红苕饭、盐巴水慰劳第二连的士兵。

此时仍在继续,一些士兵还未来得及将红苕饭咽下,就被击中牺牲,嘴里还沾着饭粒。送饭来的几个老百姓看后,忍不住放声大哭。中午,猛攻东北角阵地,李玉亭连长带着第三排去堵,李连长当场被击中右腿。

李连长负伤后,李宗岱被任命为连长,继续指挥官兵扼守阵地。到下午1点钟,又开始发起第八次进攻,全连人马在李宗岱的指挥下杀退了四次反扑,毙伤20余人。天黑之后,拉着被打死的鬼子尸体再次退去。

遗址

3月13日拂晓,派出100余人向葛沟阵地发起第九次进攻。此时两个连的弟兄仅剩不到三分之一,李宗岱命令沉着应战待进入射程后再打。在迅猛反击之下,遗尸两具逃遁,李宗岱等人缴获三八步枪两支。

上午八点,发动第十次进攻。此时上面来报,友军第59军的180师已经渡过沂河,正在包围,李宗岱等人听后,非常振奋。到下午3点钟,全连仅剩下了29名弟兄,阻击任务完成。3月17日,在第59军的配合下,第40军击溃葛沟、刘家湖之敌。李宗岱奉命率部向白庄转移整补,葛沟阻击战胜利结束。

葛沟阻击战遗址

葛沟阻击战,李宗岱率领一个连阻击一个中队9昼夜(后续不断增兵,总兵力应该有800余人)连续打退10次进攻,毙伤上百人。在此战中,补充团先后共阵亡486人,牺牲的弟兄全部被安葬在葛沟附近的一个小村子附近。这些牺牲的士兵,最小的才15岁,最大的45岁。这一场惨烈的阻击战斗,至今读来令人感动,他们的牺牲令人心痛。

英雄墓

1980年代,老兵李宗岱在回忆文章里写下了这段记录,为我们留下了一段鲜为人知的阻击战。为我们了解当年临沂阻击战的真实情况,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参考文献:《正面·徐州会战》李宗岱《葛沟阻击战》

本文相关词条概念解析:

鬼子

日本鬼子,源自针对西洋侵略者的“洋鬼子”一词,在甲午战争之后,“鬼子”也被用在对日本侵略者的指代上。抗日战争结束后,“日本鬼子”演变成为华人地区常用的对日本人的蔑称。“日本鬼子”有时会简称为“鬼子”,比如电影《鬼子来了》和歌曲《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中的“鬼子”指的就是日本人。有日本评论指出,因为两地文化不同,日本文化视鬼为“有强大力量”的象征,而并不一定像中国文化那样视鬼为“非人”,所以即使看到中国的示威标语写日本鬼子,也难以明白这个蔑称中的贬义。这个词语后来用于日本导演松井稔于2001年拍摄的电影《日本鬼子:日中15年战争·原皇军士兵的告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