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讲堂丨苏东坡:大诗人?美食家?双卡双待,一键切换

历史 2020-01-07 23:21 阅读:77

一提到苏东坡,在中国总会引起人们亲切敬佩的微笑,也许这话最能概括苏东坡的一切了。

他保持天真淳朴,终身不渝,政治上的勾心斗角与利害谋算,与他的人品是格格不入的;他的诗词文章,或一时即兴之作,或是有所不满时有感而发,都是流露自然,顺乎天性,刚猛激烈,正如他所说的“春鸟秋虫之声”林语堂《苏东坡传》

苏轼,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为北宋中期文坛领袖。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宋四家”之一。

他曾经风光一时,名声响彻汴京。因出言直率,一再被政敌抓住把柄,大做文章,近40年的官宦生涯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贬谪中度过,也由于此养成了他逍遥世间的态度。

今天的周末社科微谈,不聊苏东坡的政治生涯,和大家聊聊他与东坡肉的故事。

今日售卖—东坡肉

有才善吃才是苏轼

说起东坡肉,我们就能想起苏东坡。

他不仅善书善画,还善吃。论吃,都说广东人会吃福建人会吃,跟苏轼比起来,苏轼敢称第一,广东人福建人都排不上队。

在苏轼的《老饕赋》中他写道:“盖聚物之夭美,以养吾之老饕”对美食的研究,苏轼可不是生来就有。1079年“乌台诗案”之前,苏轼是专注诗歌创作,其诗奔放外露不羁。

“乌台诗案”之后,他陷入了人生低谷,被贬黄州,专研美食。这之前他的人生几乎顺风顺水,以才华为傲。到达黄州后,他透露出了对美食的热爱。

当时,黄州可是个大农村,穷得叮当响,和杭城简直没法比。但是没办法也得有办法,物质贫穷,可苏轼精神丰富。于是苏轼每天对着猪肉,玩出了花样。颇有现代能把泡面泡出100种味道的能耐。不知可否被尊称“猪肉之神”

小范围流传的“回赠肉”

在宋神宗熙宁十年(1077年)四月,苏轼听从调遣赴徐州担任知州。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可是这把火还没烧起来,就被洪水杀了一个措手不及。

七月七日,黄河决口,至八月二十一日洪水围困徐州,水位竟高达9米有余。苏轼率领禁军武卫营,和全城百姓抗洪筑堤保城。经过七十多个昼夜的艰苦奋战,终于保住了徐州城。全城百姓无不欢欣鼓舞,纷纷杀猪宰羊,上府慰劳。

苏轼没法推辞,收下后亲自指点家人制成红烧肉,又回赠给参加抗洪的百姓。百姓食后,都觉得此肉肥而不腻、酥香味美,一致称他为“回赠肉”

此后,“回赠肉”就在徐州一带流传,并成徐州传统名菜。这在《徐州文史资料》《徐州风物志》《徐州古今名馔》中都有记述。

在黄州期间,苏轼亲自动手烹饪红烧肉并将经验写入《食猪肉诗》中。但是苏轼在徐州及黄州时烹制的红烧肉,只是在当地有影响,在全国并没有多大名气。

真正叫得响并闻名全国的红烧肉,是苏轼第二次在杭州时的“东坡肉”

东坡肉在杭城的壮大

宋哲宗元祐四年(1089年)一月三日,苏轼来到阔别十五年的杭州任知州。

元祐五年五、六月间,浙西一带大雨不止,太湖泛滥,庄稼大片被淹。由于苏轼及早采取有效措施,使浙西一带的人民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他组织民工疏浚西湖,筑堤建桥,使西湖旧貌变新颜。杭州的老百姓很感谢苏轼做的这件好事,人人都夸他是个贤明的父母官。

听说他在徐州、黄州时最喜欢吃猪肉,于是到过年的时候,大家就抬猪担酒来给他拜年。

苏轼收到后,便指点家人将肉切成方块,烧得红酥酥的,分送给参加疏浚西湖的民工们吃,大家吃后无不称奇,把他送来的肉都亲切地称为“东坡肉”

慢火精炖才是东坡肉之奥义

苏轼对于肉的研究不输于其在诗书画方面的研究,用现在的话来说他不仅上得厅堂还下得厨房。

除毛,洗净,再加以水煮。

用小蒸架垫底,先铺葱、姜。

再将猪肉平铺,添加少许白糖、酱油、酒、再撒许些葱。

用慢火,至肉到八成熟时,开盖,将肉块翻身。

再加盖密封,继续用小火焖酥。

开锅,美味随水雾在世间游走。

论烧猪肉,厨子比不上秀才

猪肉从古至宋时期,一直都属于低档肉,甚至没人愿意吃。

早在先秦时期,朝庭就对肉类食用有相关的规定,因为越是珍贵的肉,越能象征贵族的身份,所以牛羊肉是贵族的主要肉食,平民百姓只能吃普通的荤菜,也就是猪肉。

话说回来猪肉一股子臊味儿,没有精细的加工处理都下不了口。

后来,吃货苏东坡,贬于黄州,迫于当地一穷二白,打起了猪肉的主意,当时猪肉价廉,当地人又不会弄猪肉,因而自己研究。一不小心造福了百姓。

他还专门写了《猪肉颂》“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有趣的是,明朝皇帝明武宗,因为自己生肖属猪,曾一度禁止全国食用猪肉,但他自己仍食用猪肉。后来,猪肉暴跌,大学士杨廷和实在看不下去了。百姓顶多也就吃得起猪肉,这下猪肉都不能吃了,民怨鼎沸,就是祭祀的礼仪,也得用猪肉啊!

随即他写了奏折,不久禁令废除。

我可以吃,但我不能胖

吃真的是解忧妙药。东坡肘子东坡肉,东坡豆腐东坡鱼,东坡素羹东坡… 都是苏轼所创。

吃多了,肚子也自然大了起来。于是他每天早晨一定要跑十里左右,气喘得受不了的时候就慢下来,气息恢复之后再继续加速。

这是苏东坡(苏轼)写给朋友程正辅的信所说, “晨兴疾趋必十里许,气损则缓之,气匀则振之,头足皆热,宣通畅适,久久行之,当自知其妙矣。”为了保持形象,更愉快地吃吃吃, 苏轼也是不惜所劳,清晨跑步为要。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苏轼坎坷一生,正如《自题画像》中所说: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一生官场沉浮,半世人间漂泊,他已阅遍世间人情冷暖。

故吃饱喝好,才是人生所好。

本文相关词条概念解析:

苏轼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