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五霸,哪个国家维持的霸业最长,哪个国家最短?

历史 2020-01-08 08:11 阅读:65

其实,不只是学术领域,在国家层面,春秋战国时期也是“你方唱罢我登台”不断有霸主出现并主导一时的局势,“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便是这一情况的最佳体现。不过,“战国七雄”是并列的七大强国,而“春秋五霸”则是先后称霸的五位诸侯。那么,春秋五霸中,哪个国家维持的霸业最长,哪个国家最短呢?

首先,我们要了解“春秋五霸”这一概念指的是哪五位诸侯。在《荀子》中,春秋五霸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五人的合称;而《史记索隐》则认为吴王阖闾、越王勾践应该被换做是秦穆公、宋襄公。这两种说法流传最为广泛,笔者姑且按照《史记索隐》的说法,将这五位君主及他们所建立的霸业大体讲述一遍。

首先是“春秋首霸”齐桓公,他在位期间重用名相管仲,大大增强了齐国国力。此外,他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并“九合诸侯”成为了诸侯会盟的盟主。不过管仲死后,齐桓公宠信奸臣,其子又争斗夺权,一代雄主最终病死宫中却无人问津。

齐桓公七年(前679)齐、卫、郑、宋四国的“鄄之会”标志着齐桓公霸业的初成,而齐桓公四十三年(前643)他去世后,齐国便因为诸子的内斗而失去了霸主地位。这样看来,齐国的霸业维持了三十六年。

齐桓公之后称霸的,便是晋文公,他十九年,历尽艰辛才得以回国即位。在位期间,晋文公对内重用狐偃、先轸等贤臣,对外积极进取,并于周襄王二十年(前632)在城濮之战击败楚国后与鲁、齐、宋、蔡、郑等国以及周天子的代表举行了“践土之盟”被尊为盟主。

此后,晋襄公、晋灵公、晋成公都将晋国的强势维持了下来。不过,盛极必衰是不变的定理,晋景公三年(前597)晋与楚爆发了“邲之战”此战以晋军失败告终,史称“晋景公失霸”不过,晋国底蕴深厚,很快就由晋悼公重新称霸。大体估算,晋国的霸业长达百年,是五霸中最长的一国。

“邲之战”标志着晋国失霸,也标志着楚国接过了接力棒,重用孙叔敖的楚庄王曾创造“一鸣惊人”“问鼎中原”等典故,他死后,楚国不断衰落,到周灵王二十六年(前546)“弭兵会盟”召开,楚国与晋国平分霸权,楚国霸业维持五十余年后逐渐无法维持。

秦穆公任用百里奚,消灭了许多小国,并于公元前645年时大胜晋国,俘虏晋惠公,到公元前621年秦穆公去世时,他生前所倚重的大臣都被殉葬,秦国的霸业也就在二十四年后衰落。而作为五霸之一的宋襄公,更是图谋称霸却未果。这样看来,不算宋襄公,五霸中维持霸业时间最长者为晋,而最短者为秦。

本文相关词条概念解析:

霸业

指称霸诸侯或维持霸权的大业。

齐桓公

齐桓公(?-前643年10月7日),春秋五霸之首,先秦五霸之一,公元前685-前643年在位,春秋时代齐国第十五位国君,姜姓,名小白。齐僖公的儿子、齐襄公的弟弟。姜太公吕尚的第十二代孙,齐僖公第3子、齐襄公弟,其母为卫国人。在齐僖公长子齐襄公和僖公侄子公孙无知相继死于齐国内乱后,公子小白与公子纠争位成功,即国君位。齐桓公晚年昏庸,管仲去世后,任用易牙、竖刁等小人,最终病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