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读书不用功怎么办?皇帝老师有办法让皇帝“屈服”

历史 2020-01-08 17:41 阅读:69

在古代,皇帝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整个国家上至王公大臣,下至黎民百姓,都必须绝对臣服于皇帝的权威。

首先,能成为帝师的人,除了学富五车外,教书育人方面的本领也是非常了不得。可能大家读书的时候都会有过体验,某位老师讲课特别生动,大家听起来就会觉得读书也没那么枯燥了。反之,老师如果只是照本宣科,那坐在下面的学生就会感觉备受煎熬。皇帝的老师都是挑一的饱学之士,虽然无法把那些儒家经典著作讲述的生动活现,但至少能做到引经据典,套用历史故事等方式,尽量让课程不至于太枯燥。

当然,即使老师讲的再好,遇上“学渣”皇帝,还是很头疼的。毕竟皇帝读书用不用功,主要还是取决于皇帝本人的意愿。帝师虽能旁敲侧击的督促,但却不能摆出为师者尊的威严,“虽师,臣也,虽徒,君也”这个尊卑顺序的位置是绝对不容许逾越的。

不过,在对付“学渣”皇帝方面,老师也有他自己的办法。首先就是重复、重复、再重复。皇帝不用功,那就多讲几次。光自己讲还不够,帝师还会将每天学过的功课交代给皇帝身边的,并要求他们每天在皇帝起床的时候,就开始在皇帝卧室外面大声朗读。皇帝虽然没有强制背诵的要求,但听的多了,一些内容也就自然记在脑海中了。这就好比我们今天的电视广告,谁也不会刻意去背诵里面的广告内容,但播放的次数多了,许多广告台词就自动被我们给记住了。比如那句家喻户晓的“洗洗更健康”

一般成年皇帝读书,能学到多少知识,主要看皇帝自己对学习的态度。但如果对象是幼年皇帝,帝师还有一种让皇帝主动“屈服”的办法。

如果幼年皇帝不喜欢读书,那可以为其配上几个年龄相近的伴读学生。对于小孩子来说,在有人一起学习的情况下,往往学习效率更高。而且皇帝的伴读都是挑一出来的好学生,对皇帝也有个督促学习的作用。

伴读还有一个作用就是代皇帝受罚,正所谓“成王有过,则挞伯禽”如果皇帝读书不用功,那他的伴读就要倒霉了。帝师的地位很高,虽然不能打骂皇帝,但对伴读就没那么多规矩了,哪怕伴读学生是王侯将相之子,该打该骂都是由帝师说了算。当然,帝师往往也是“看菜下饭”挨罚最多的一般都是父亲官职最低的那个伴读学生。

本文相关词条概念解析:

皇帝

皇帝是中国帝制时期最高统治者的称号。在上古三皇五帝时期,中国的最高统治单称“皇”或“帝”,如羲皇伏羲、娲皇女娲、黄帝即轩辕、炎帝神农等。夏朝天子称为“后”,商朝则称“帝”,周时天子称“王”。“商纣王”是周人对其的恶称,商朝人称其为“帝辛”。战国时期诸侯大多僭越称王,“王”已不再是周天子专属。秦王嬴政统一中国之后,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盖五帝”,创立“皇帝”一词作为华夏最高统治者的正式称号。嬴政成为中国第一位“皇帝”,史称“始皇帝”。从此“皇帝”取代了“帝”与“王”,成为两千年多来中国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即“天子”)的称呼。“皇帝”也简称“皇”或“帝”。近代以来,“皇帝”也是对部分西方国家的君主和其它国君的翻译。

延伸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