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2年, 一清军小兵随手开了一炮, 却让太平天国迅速崩盘!

历史 2020-01-08 18:32 阅读:75

晚清时期爆发的太平天国运动,前后一共存在了几十年,太平军势如破竹,一度打下了大清朝的半壁。太平军领导人洪秀全本是个落第秀才,读了本《劝世良言》一知半解之下就改行了,不管上帝同不同意,自封上帝的二儿子,开始传教。1846年,萧朝贵、杨秀清加入了拜上帝教,他们一次次表演、上帝下凡附身等骗术,吸引了大量信徒。

太平天国起义之初,洪秀全封了五人为王,即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让他们镇守四方,对抗清朝。最初的太平军,发展的确非常快。因为那时候大家心中都有着一股信念,认为只要拿下了天下,好日子就来了。由于百姓对未来有美好的期待,故而大家信心十足,齐心协力一同和清政府对抗。所以他们才能这么快速的就拿下了一半的天下。

但是到了这时候,太平军们的首领就变得享受起来,开始过上了腐败的生活。太平军内部开始出现争斗,爆发了天京事变:洪秀全退居幕后少理朝政,大权落在东王杨秀清手上,杨秀清见太平天国形势大好,便有了有弑君篡位之企图。洪秀全自然不能坐视被夺权,于是联合韦昌辉灭了杨秀清满门,之后又出尔反尔杀了韦昌辉。

此后洪秀全又对忠心耿耿的石达开生出了忌惮之心,欲加谋害,石达开为免再次爆发内讧,带二十万精兵出走,太平军元气大伤。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走向失败的转折点。本来团结一心的太平天国内部,为何会突然四分五裂?说到底,是因为少了一个人,西王萧朝贵。

当时在太平天国中,除了洪秀全杨秀清之外,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就是萧朝贵。萧朝贵原本是紫荆山上一个烧炭种田的贫苦农民,饱尝生活之苦。1846年,萧朝贵加入了拜上帝教,逐渐了解到了拜上帝教的运作模式。后来他看到杨秀清玩了一出“天父下凡”的把戏,一下子跳龙门,成了比洪秀全还牛掰的存在,动不动就自称“洪秀全之爹”洪秀全只能咬牙忍着。

萧朝贵一看,这个和我一样目不识丁的烧炭佬,居然如此轻松就上了位,眼瞅着现在只有一个“天父”并没有其他的乱七八糟的“天弟、天叔、天姐、天爷”之类的出现,他决定也要往上爬。1848年,萧朝贵假托天兄下凡,逼洪秀全承认了萧朝贵“代天兄传言”的特殊身份,从此踏入太平天国的核心阶层。

萧朝贵大力神化洪秀全,在思想方面鼓动大家,逐渐成为了天平天国运动的精神向导,洪秀全的军师。萧朝贵英勇善战,战斗天赋极高,善于长驱千里,突然出击,有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因此,李开芳最佩服他,称“萧朝贵第一通兵法”“萧朝贵最厉害”萧朝贵部下的李秀成也说他“勇敢刚强, 冲锋第一”萧朝贵的军事才能和表现使人深深折服,从而成为了太平天国武装抗清的主要领导人。

从此太平天国内部就出现了三个领导,天父杨秀清、天兄萧朝贵、天父次子洪秀全。自古以来,两股势力是最难达到平衡的,但是三股势力就不同了,杨秀清、萧朝贵、洪秀全三人相互制约,太平军内部稳定,一致对外,因此前期的太平军势如破竹。直到1852年,一个清军小兵随手放了一炮,打破了这个平衡。

1852年8月,西王萧朝贵率曾水源、林凤祥、 李开芳等两千人直取长沙。沿途拿下永兴、安仁、攸县、茶陵、醴陵等地,到长沙城下时,已经扩充到五千人。9月11日,太平军开始攻城,清巡抚骆秉章、张亮基等急率队据城死守。萧朝贵志在必得,自率主力亲临一线指挥,鼓舞士气,萧朝贵衣着华丽,且频频挥舞令旗,发号施令,看起来非常醒目。

城楼上有个清军炮兵注意到了他,于是便随手向他的方向开了一炮。没曾想,这一炮正中萧朝贵。萧朝贵重伤,曾水源在报告西王伤情时说:“廿九日…不料妖兵放炮,打着西王胸膛乳上穿身,十分危急,口眼俱呆。口等得此凶信,十分忧愤。幸有天父照顾,效天兄故事,未可料。”萧朝贵虽当时未死,但是黄泉路近了,不久即不治而亡,时年32岁。

萧朝贵虽是文盲,但谋略、才智出众,团结部众,他一死,太平军内部脆弱的平衡迅速被打破,洪秀全隐居幕后,杨秀清大权在握无人能制,频频以“天父下凡”洪秀全第一人的权威,甚至还以天父之名当众打了洪秀全四十大板,洪秀全对他积怨日深,直至天京事变血流成河,还没清朝就自乱阵脚元气大伤,由盛转衰。

如果换个时代,太平天国或许会成功,洪秀全也或许会成为刘邦、朱元璋一样的人物。但是在那个时代相交之际,人民渴望的,诉求的是改变,而不是原地踏步,更不是倒退。很显然,太平天国的失败是必然的。

参考资料:《太平天国起义记》《太平天国史》等

本文相关词条概念解析:

萧朝贵

萧朝贵(约1820—1852),壮族。生于清嘉庆末年,武宣县河马乡上吴关村人。金田起义的核心领导人之一,太平天国将领,被封为西王。萧朝贵自幼随养父长大,家境贫苦,到桂平市紫荆山山区靠种菜、耕山、烧炭艰难度日。父母亲育男四人,萧朝贵排行第三。幼时家境贫寒,无钱念书,不识多少宇。为了谋生,少年时代的萧朝贵,就离家外出做工,还当过店夥计。不久,又随父母背井离乡,跋山涉水,到桂平平隘山的下古棚落户,以开荒烧炭维持生计。这时,萧朝贵才20岁出头,都已备尝封建社会贫民的颠沛流离生活之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