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我心中的年度最佳韩国电影!

娱乐 2020-01-11 00:02 阅读:66

上个月去了趟首尔,有天晚上比较空,就想找部韩片,刚好这部备受争议的82年生的金智英有了支援,就跟媳妇一起看了。

太好看了,韩国人习惯性的用力过猛、煽情过度等毛病一扫而光,拍的细腻、圆润、动人。

这才是我心中的年度韩影最佳,奉俊昊的《寄生虫》也很棒,但我愿意把票投给金智英。

改编自韩国作家柱的同名小说,2018年5月上市马上在韩国这个老牌男权社会引爆。

因为巨大的话题性,小说迅即被改编成,郑有美与孔侑联袂主演,他们在《恋爱操作团》《熔炉》与《釜山行》中多次合作,化学反应一流,不过《釜山行》里郑有美是马东锡媳妇。

上映后韩国90%女性观众给了五星好评,而男性观众普遍打低分,不过成绩倒是很好,甚至逆袭拿下了月度冠军。

与本周公映的《亲爱的过年好》一样,《金智英》也是大女主,讲女性的心路历程,这么巧也都是女导演,相比之下真是有点欺负人了,两部的成色差太多太多。

82年出生的金智英今年36岁,她本来在韩国著名广告公司上班,工作努力有成绩,但有了女儿雅英后,她放弃了事业,成了家庭主妇,带孩子是个永远在上班的职业,娃儿一叫就要出现,疲惫写在金智英的脸上。

这种家庭剧情一不留神就会拍的很平,导演刚开始就埋了悬念,孔侑扮演的老公去找医生,说媳妇得了种怪病,接着他给医生看了段,镜头切走,这等于是个钩子。

跟很多家庭主妇一样,金智英的问题在于失去了自我,孩子与家务成了生活的全部,几年前的决定是两口子商量决定的,但她显然低估了这份“工作”的难度,孩子固然可爱,但琐事却能把人磨平生茧。

人的情绪是很难预测的,快乐不会均匀的平摊在每一秒,金智英有时觉得自己像个囚徒。

除了小家,还有大的关系需要处理,主要就是婆媳,这点中日韩三国倒是挺一致,过节回婆婆家,金智英要随时警觉的陪着笑脸,不敢行差踏错。

心理学上有个说法,为啥媳妇跟婆婆的关系难处呢?因为婆婆在潜意识里会认为媳妇抢走了儿子,天然有敌对倾向。

这种倾向可大可小,具体每家都不太一样,我家就没有中如此压抑,但婆媳二人心里是都怀着小心的,彼此都特客气,我觉得这样就挺好,不能要求每个婆婆都把媳妇当亲生闺女一样看待,这不是虚伪,而是相处之道。

不过也有种比较特殊的模式,就是男人很浑球,成了婆媳间的共同“敌人”这种“统一战线”我见过几例。

在婆婆家呆了压抑的一夜,第二天丈夫的妹妹回来了,婆婆完全忽略了智英,对自己的女儿和外孙女格外亲热,此时金智英爆发了,像鬼上身一样,以她母亲的口吻对公公说:亲家啊,我也心疼我家女儿。

丈夫赶紧把媳妇摁住,找个借口赶紧撤,在回家的路上,金智英对刚才的事毫无记忆,这里导演依然藏着,没说到底怎么回事。

接下来是交代智英的原生家庭,她是家里的Middle Child,上有一姐,下有一弟,父亲重男轻女,象征物就是那支钢笔,这是当年爸爸去英国出差带回来的,却只送给了弟弟,智英与姐姐只得到了笔记本,这支笔成了一种象征,是智英的心结。

夫妻俩的生活面上看去很平静,但智英总忍不住想起多年前自己初入职场意气风发的时刻,这里导演用了个精彩的镜头语言无缝闪回。智英一天去杂货店买东西,店主女儿刚找到了工作,气宇轩昂的走在路上,智英看到她,仿佛看到曾经的自己。

年轻的金智英想成为一个成功的职业女性,当时她觉得家庭与工作是可以兼顾的,此处设计了金组长这个角色,她看上去非常成功,智英暗中将其视为榜样,但金组长告诉智英,在韩国的职场上,女性处于弱势地位,你只看到我风光,但不知道我为此放弃了什么。

当时的智英还无法理解金组长的话,现在她懂了。

在和几个全职交往中,智英知道自己并非个例,大家年轻时都有梦想,但结婚生子后就大都放弃了,她不想如此浑浑噩噩下去,就想去找个工作。

正巧曾经的同事来家里拜访,智英怀念那些打拼的日子,同事鼓励智英去找金科长,她已经离职单干,正需要人手。

智英向丈夫透露了一点想出去工作的念头,但却不被理解,其实孔侑在片中饰演了个非常棒的丈夫,他脑子里想的是妻子的病,怕她操劳,但智英并不知道,以为是丈夫想把她圈在家里的借口。

接下来智英的病就又爆发了一次,某天她喝了点酒,突然口吻变成了大学同学,这里最出彩的倒不是郑有美,而是孔侑那种没法说出口的心痛。

金智英并不知道自己生了病,丈夫连哄带骗的让她去看心理医生,她却嫌收费太贵坚决不去。考虑了一段时间,智英决定重新走入职场,成为妈妈后她已经很久没有倒饬自己了,休整一番,又变回了那个光彩照人的金智英。

与金组长谈妥了工作,一切看起来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但却怎么也请不到全职育儿嫂,此时丈夫说,要不我请育儿长假,你照顾女儿这么长时间,该轮到我了。

但此时婆婆跳了出来,她完全不能接受儿子放弃前途回家带孩子。

事情闹到智英母亲那里,母亲赶紧关了店去找女儿,说我帮你照顾雅英,你想做什么就去,别担心家里。

此时迎来了中的最大泪点,母亲以为安慰好了女儿,刚要走,智英又发病了,这次是姥姥上身,她直呼母亲的名字:美淑,短短的几句话道尽女性的磨难,为了这个家,母亲牺牲了个人的所有。

这里二人的演出都是影后级别的,太太太精彩了。

不对,扮演母亲的金美京更出彩,心如刀割的回到家后,又因为父亲只给儿子买中药而不给女儿,她彻底爆发了。

这病是一种现代女性困境的象征,是极度压抑自我后的反叛。金智英也终于知道了自己的病,工作肯定是去不了了,只能先把病治好。

后面的情节就是慢慢的收尾,毕竟是,必然会往HappyEnd方向走,但导演做的很克制,并不是简单给观众一个句号,而是安排了一个小桥段,暗示金智英的觉醒。

在咖啡店里女儿雅英打翻了餐食,后面几个年轻人嘲笑智英是“妈虫”放到以前智英可能就忍了,但她这次选择直怼回去。

这里容我插一句,我现在很讨厌有些人动不动就对所谓的熊孩子与家长的讨伐,我身边大部分的家长都很在意娃儿的公共礼貌,我媳妇出门前都会准备糖果玩具,以备安抚之用,但一两岁的孩子其实就跟动物没太大区别,即使你做的再周全,他还是可能不受控制。

这时候大家多一点耐心与宽容,谁都是从一两岁长起来的,娃儿抓狂,那些手忙脚乱的妈妈心里很内疚的,这时候请选择善良一点,即使帮不上什么忙,至少可以别冷言冷语。

金智英慢慢的好了起来,在夕阳里露出笑容,刚好与片头愁云惨雾的她形成呼应。

她坐在电脑前,重拾自己的文学梦想,用键盘打出作品的名字《82年生的金智英》

拍的太好了,这才是牛叉的家庭,犹如水滴石穿,悄无声息地沁人心灵。

这部尖锐的对准了韩国社会的两性关系,我有位高中同学就嫁到了韩国,这次去首尔本想聚聚,但她在加班没见上,否则可以问问,获得点一手资料。

一般认为儒家文化圈的中、日、韩三国重男轻女现象较突出,尤以韩国最严重,它正在为这种“女性不友好”付出代价(当然这不是唯一原因)韩国年轻女性越来越不愿意生孩子,生育率已经跌到了0.88,在全世界垫底,正常的人口迭代生育率是2.1,每过一代打个对折,再这样下去50年后韩国就只剩下2000万人了。

我曾经以为重男轻女是“东方的专利”但去年看到一个研究报告,很有点意思,原来美国重男轻女。

互联网时代的搜索框往往能暴露人们心中真实的想法,通过梳理谷歌大数据,美国人搜索“我儿子有天赋么?”的比率,比搜索“我女儿有天赋么?”的比率高了2.5倍。

但实际上,大量研究表明,女孩比男孩更容易“有天赋”但家长往往更关心儿子。相应的,搜索“我女儿算漂亮么?”的比率,比搜索“我儿子算漂亮么?”的比率高出三倍。

男人就该怎样女人就该怎样,无论哪个文化圈里都热衷于贴标签,关于性别的偏见无处不在。

中的金智英其实是挺幸运的,虽然得了病,但丈夫与妈妈都无私的爱着她,帮她走出困境,无数深陷困境的家庭女性没有这种幸运。

怎么办呢?

没办法,任何想“一站式”解决两性问题的方案,都不靠谱,只能在现实的生活中一点点的磨合,找到夫妻二人平衡的那个点。

注意是“磨合”而不是“斗争”夫妻之间不是斗争关系,你赢一块儿我就输一块,非得争回来,如果抱着这种零和博弈思维,家庭关系百分百完蛋。

我的家庭状况跟金智英的可以说一毛一样,我媳妇三年前辞职生了二宝,我主外,她主内。

有没有问题?当然有,跟金智英一样,我媳妇时不时也有“社会断裂恐慌”,除了当好一个妈妈,她也有自我实现的要求,对于这一点我百分百鼓励,我对媳妇说:“无论到什么时候,你都可以选,当初你选择辞职育儿,现在你也可以选择重入社会,有困难就一起克服,你要做你自己”

不过暂时她还没想明白要做什么,就走一步看一步,生活没有一劳永逸的那一天,除非哏儿屁了,永远都有问题。

遇到问题解决问题,这不就是生活么?

82年生的金智英是我2019年看过的最好的之一,不用说那些博爱全世界女性的大词儿,做好自己就行了,愿每个男人都能尽可能的善待身边的女人,无论是爱人、朋友、甚至是擦肩而过的路人。

不过中有一点我不能理解,韩国人怎么会那么偏爱儿子呢?我儿子现在八岁,真是淘的狗都嫌,烦死我了。

我现在明显更偏爱女儿,韩国人真不可理喻。

各位晚安。

延伸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