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庶发现自己被骗后,为何徐庶不再去投奔刘备呢?

历史 2020-01-11 13:28 阅读:64

​​三国乱世,天下群雄并起,曹操是此时期最为成功的枭雄,他求贤若渴,当时他直到刘备身边有一个叫做徐庶的能臣后,便想方设法的要把他拉拢过来,于是曹操掠走徐庶母亲,无奈之下,徐庶选择救母,但是后来他的母亲自杀后,本以为没有了母亲的牵绊,他会离开曹营,但事实并没有。那他为什么不再回到刘营呢?

连在我们这些当代人心目中的印象都十分深刻,更不用说在那个乱世年代。蜀汉拥有了诸葛亮,算不上是如虎添翼,因为诸葛亮出山前的蜀汉,实力还弱得很,诸葛亮出山之后,运筹帷幄,很快,蜀汉就在诸葛亮的加持之下实力一路壮大,实现了逆袭和跨越,这在当时曹操和孙权的强势压力之下,实属不易。

而且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蜀国尽心尽力穷尽一生,这也流传到现在成为一段佳话。但是三国的谋士是不是只有诸葛亮一个呢?当然不是,就连蜀汉,也不是只有诸葛亮这样一位天才的出现,在诸葛亮之前,还有一位谋士也是尽心尽力辅佐着刘备,这个人就是徐庶。徐庶是早期辅佐刘备的谋士,不要觉的比起诸葛亮来,徐庶的名气相对较弱,论起辈分,徐庶甚至还是诸葛亮的师兄。徐庶,诸葛亮,庞统三人同属于水镜先生司马徽门下,原是一门的门徒,所以论起实力,徐庶未必比诸葛亮差到哪里去。

但是徐庶后来却是选择了刘备,而且在离开之前,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徐庶的母亲被曹操掠走,无奈之下,徐庶选择救母,这是大家到现在流传甚广的一个说法,当他入许都以后,他的母亲就羞愧自杀了。本以为没有了母亲的牵绊,他会离开曹营,但事实并没有。那他为什么不再回到刘营呢?我想有三个理由吧。

第一:他在跟刘备的时候,后者势力太小,主要是因为刘的仁德才选择跟随。但是在他走后,刘却做了一件背离仁义之师,那就是放火烧了新野,导致很多百姓都成了难民。刘备从樊城逃走的时候,扩散谣言,让十几万的士兵百姓跟他一起跑。若是没有这十几万的人给他挡住曹军的话,估计他早就被抓或者死了。他带这些人一起逃跑,既有了人替他挡枪,又可以扩大自己仁义的名声。

而曹操没有抓到他,还乱杀了那么多的百姓,名声却被搞臭了,这对以后争夺中原还是有影响的。这种手段刘备耍的漂亮,而且起到了效果,非常多的人都被骗了。但是你认为徐庶被骗到了吗?肯定是没有的,他连火烧赤壁的计谋都能看出来,刘的这点小心思能骗的了他吗?不存在的。他也算是明白了,曹刘孙这三个人,都是打着各种名义,使用各种手段,争夺中原地区罢了。既然他已经看清楚了刘备的伪装,那么留在曹营还是刘营,又有什么区别吗?

第二:我们都知道,他在临走之时,向刘推荐了诸葛。中后期的重要人物出现了,他这个前期的重要谋臣也该退下了。武侯对于刘的重要程度,那是没有人能够,若是他回到了刘营,位置肯定是在武侯的下面,以他的性格、行事,未必能够忍受。想一想庞统投到刘的帐下,前者的下场,他回去又能怎么样呢?他也不想,不愿回去和诸葛争。

第三:东汉末年时期,文人谋士对气节看的挺重,做事更是讲究始终,非常鄙视那些经常转投阵营的人,比如吕布的下场。而他先是在刘表的帐下,接着又投靠了刘备,最后又被迫转投了曹营,若是这个时候在回去,那么世人又会对他如何评价呢?而他不为曹出一个计谋,主要是因为在他看来,曹操虽然做了丞相,但实际上就是一汉贼而已。看重名节,也是他不会再回到刘营的一条理由。

徐庶是个悲剧的人物,除了前期施展了些自己的才能,后面因为一句承诺而不出一计。但是他作为一个孝子,确实被世人所称赞。感觉他还是先跟错了主公,若是他一开始就投靠了曹操,可能他的结局又不一样了。而且在那个乱世,他把孝义,仁义看的太重了。

本文相关词条概念解析:

徐庶

徐庶(生卒年不详),字元直,颍川郡长社县(今河南许昌长葛东)人。东汉末年刘备帐下人物,后归曹操,并仕于曹魏。徐庶本名徐福(三国演义中因对史书的误解错将其名改为单福),本是寒门子弟,早年为人报仇,被同党救出后改名徐庶(之后魏国史书《魏略》中为徐庶作传时依旧采用了他的本名徐福),求学于儒家学舍。后中州兵起,与同郡石广元避难于荆州,与司马徽、诸葛亮、崔州平等人为友。刘备屯驻新野时,徐庶前往投奔,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徐庶南下时因母亲被曹操所掳获,徐庶不得已辞别刘备,进入曹营。后来这件事被艺术加工,“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等被广为流传。而徐庶也成为孝子的典范被称赞。

延伸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