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无比睿智的神回复?

历史 2020-01-11 13:28 阅读:63

在生活之中,大家都经常会遇到一些不好回答的问题,主要原因可能是提出这些问题的人故意刁难,或是难以给出一个让所有人都满意的完美的回答。而在历史上有许多人在面对那些难以回答的问题时,却能给出一个让人眼前一亮的神回复。这些回复有的让刁钻者听了无话可说,有的让问题得到完美的解决,使各方都满意。

今天选出三条历史上的“神回复”为大家介绍一下。

仁者心动也

唐朝佛教高僧慧能,被称为禅宗六祖,从小以卖柴为生,后拜入禅宗五祖弘忍门下,但仅仅是一个在厨房打杂的小沙弥,谁也想不到这个小沙弥会成为深刻影响中国佛教的高僧。当时弘忍的人,本是当时最被看好的神秀,但在一次弘忍要弟子们以菩提为题作偈,神秀写的一首是“身是菩提树,心是明镜台。时时勤拂拭,以免惹尘埃。”而慧能作出了那首千古流传的“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弘忍听了慧能的偈,暗中决定传法给这个小沙弥。

于是弘忍在夜里唤来慧能,彻谈三天三夜,将袈裟密授给他,并告诉他:“若住此间,有人害汝。”于是慧能当夜出走,为了逃避追杀,他在猎人的队伍中隐遁了五年,直到乾封二年(667)他才抵达广州的法性寺,恰好遇到法性寺的僧人在争论门前的幡子,一派僧人认为是“风吹幡动”另一派僧人认为是“幡动而知风吹”

两边争论不休都无法说服对方,慧能恰好进寺,见到这一状况,便对着众僧说:“非风动,非幡动,仁者心动。”

众僧人都觉得这一回答无比精妙,直接跳脱出了众僧争论的问题,达到了更高的一个水准,众僧人见识了慧能的回答之后,直接被了。之后流浪了五年的慧能在法性寺剃度,开创禅宗南宗,推行与北宗神秀崇尚的“渐悟”所对立的“顿悟”最终成为历史上著名的一代高僧。

天子圣哲是也

根据南梁沈约所著的《四声谱》所总结,古代汉语的四声分别是:平、上、去、入。当时这一总结引起了朝野上下的巨大讨论,当时的南梁皇帝梁武帝却是一个音律盲,对汉语四声完全不能理解。但是周围的人都在讨论这一问题,梁武帝便打算问一问精通音律的南梁名臣周舍。

据《梁书》记载,帝问周舍曰:“何谓四声?”舍曰:天子圣贤是也。”

梁武帝单独召见周舍,问他:“什么是四音?”周舍回答:“就是天子圣贤。”其中天子圣贤四字,天是平声、子是上声、圣是去声、贤是入声。周舍不仅很好地回答了梁武帝的问题,还狠狠的夸了一番他,不愧是一代名臣。

陛下书帝中第一

南北朝时期的南齐,齐高帝萧道成非常喜欢书法。当时的书法界公认的第一书法世家是王羲之的王家,南齐的书法领袖也是王羲之的四世孙王僧虔。据《齐书》记载,“僧虔善隶楷书,宋文帝见其书素扇,叹曰:”非惟迹逾子敬,方当器雅过之。由此可见王僧虔的书法水平之高。

当时萧道成和王僧虔比赛书法,两人各写了一行字,写好之后互相点评,于是萧道成看着两人的书法问王僧虔:“你看看谁的书法才是第一?”

王僧虔这时如果说自己的书法第一,那肯定会拂了皇帝的面子,但若是说萧道成的书法第一,那怕是连萧道成自己都不信。

于是他脑筋一转,巧妙地回答道:“陛下书帝中第一,臣书臣中第一。”陛下呀,咱俩都是第一,你的书法在皇帝中排第一,我的书法在大臣中排第一。这一回答不禁完美的解决了这一问题,还使得萧道成称赞他:“卿可谓善自谋矣。”

本文相关词条概念解析:

书法

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发展五千年来最具有经典标志的民族符号。它是用毛笔书写汉字并具有审美惯性的艺术形式。书法堪称中国的“第四宗教”,有着强烈的吸引力、仪式感和大众参与性,故有五千多年来,各时期代表人物灿若星河,最重要的人物有王羲之、颜真卿、黄庭坚、米芾、赵孟頫、祝允明、王铎、毛泽东等。技法上讲究执笔、用笔、点画、结构、墨法、章法等,与中国传统绘画、篆刻关系密切。从表面字义理解,书法指书写的法度。生活中,书法一词另具备以下含义。第一,某幅书写作品的代称或者所有书写作品的统称;第二,一种艺术类别,一般指书写汉字的艺术。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说:”唐言结构,宋尚意趣“,由此可知唐代书法的法度追求最高、最严谨,唐代书法成就也是书法史上最顶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