洁特生物,成为牛股要过哪几关

商业 2020-01-12 08:43 阅读:74

上一篇文章提到洁特生物的主要产品有一定技术难度和客户壁垒,全球市场空间超过700亿元,增长稳健,国内市场进口替代空间大。洁特生物维持了多年的高利润率,2018年拥有44%的毛利率,25%的净利率。不过洁特生物招股书提供的信息存在几个问题,让洁特生物这只股票的投资前景有些模糊,投资前需要搞清楚。

流趋势向下

总体而言,洁特生物的经营性流不错,多年合计流净额还高于净利润。但经营性流净额与净利润的比值在逐年下降,2013年至2018年分别为:136%、192%、101%、129%、116%和85%。同期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处在变慢趋势中,2013年至2018年分别为:50.49、54.80、76.70、91.63、92.96和101.25天。洁特生物招股书在1-1-406页提到,一般给予主要客户1-3月应收账款信用期,且客户多为长期合作,客户实力雄厚,所以认为这个周转天数没有问题,没有解释周转为何变慢。建议对洁特生物流和净利润的关系,最好观察一两年再做判断。

研发人员薪酬低

曾有文章质疑洁特生物研发费用率逐年降低。个人认为不必过度解读。研发费用率等于研发费用和营业收入的比值。2016年至2018年研发费用金额在逐年上涨,762万、787万和864万元。只是营业收入增速更快,拉低了比值。

但是仔细分析研发费用构成,发现有个疑问。2018年洁特生物有55位研发人员,864万元研发费用中,薪酬支出不足432万元,人均每年7.85万元,每月6545元。考虑到公司需要为员工代缴保险和税金,员工到手每月薪酬可能仅5000多元。一个科创板公司,在广州这种大城市,号称做创新业务,技术有一定难度,却给研发人员这么低的月薪?

核心技术人员背景一般

如果把研发过程想象成几头猛虎带着一群野狗,即对大部分研发人员要求不太高,是不是可以认为洁能生物的核心技术人员能力非常强?作为外部人,很难直接评估企业员工的能力,只能看简历做估计,不够准确,仅供参考。个人认为洁能生物核心技术人员简历不出彩。

前文讨论过一次性实验室耗材的技术难点,可以总结为两方面:一是制造塑料制品,要求生产效率高质量稳定成本低;二是做到亲水或者疏水,需要做高分子表面处理。第一项是塑料制品行业通用的要求,相关人才没那么难以获得,含金量有限。第二项才是这个行业的技术难点。可以尝试从核心技术人员中寻找这两方面的技术积累。

洁特生物披露了5名核心技术人员:

1. 董事长袁建华先生,中国医科大学和南京医学院医学硕士,做过寄生虫和传染病研究。可以认为袁总对实验耗材客户心理和需求把握比较准确?

2. 总经理Yuan Ye James(袁晔)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文学学士,在洁特生物负责过国际,之后任职总经理。袁晔是袁总儿子。可以认为小袁总是人才,很难想象他对技术有何贡献。

3.总工程师方想元先生,江西省轻工业学校塑料成型工艺专业毕业,中级工程师职称,工作经历多在塑料制品岗位担任工程师。可以认为方总对塑料制造有很深的理解,看不出他对高分子表面处理技术的积累。

4.研发中心副主任李惠伦女士,河南科技学院生物技术专业学士,山东理工大学理学硕士, 中级工程师职称,工作经历多为药厂或者科研院所的研究岗位,可以认为李总对实验室耗材客户理解很到位,也看不到她对高分子表面处理技术的积累。

5.质量部长张勇先生,西北工业大学工学学士,华南理工大学工学硕士,工作经历多为机械或者质量检测类工程师岗位。可以认为张总在制造和质量方面有积累,也看不到高分子背景。

可以发现,除了大小袁总父子,其他3位核心技术人员的毕业学校普遍不出彩,且没有高分子背景。如果作为一家普通塑料制品企业,这种核心技术人员配置问题不大。作为一家有技术含量的企业,利润率很高,客户很优质,洁特生物核心技术人才积累略显单薄,有理由担心创新后劲不足的风险。

2004年袁总接受财经时报访谈时提到,洁特生物最初产品技术突破是由袁总和他弟弟共同完成的。袁总弟弟专业为材料物理,很可能帮助克服了高分子表面处理的很多技术难题。但是,没有在招股书中找到袁总弟弟仍在洁特生物工作的信息。不过,也存在另一种可能性,现有的几位核心技术人员经过在洁能生物多年实践积累,对高分子技术的理解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在简历上看不出来。

层交的风险

洁能生物董事长袁建华先生出生于1952年,2020年68岁,已近古稀之年。好在袁总的儿子袁晔先生已经进入公司任职总经理,自家人的目的不言自明。小袁总出生于1979年,2020年41岁,年富力强,正是做事业的黄金期。不过,目前父子之间的分工如何,多大程度上已经实现交班,尚不清楚。

民营企业父子交是个公认的难题,失败率高,虽然也有一些非常成功的案例,但是负面案例比比皆是。经常有新闻报道,老一代企业家虽然学历不高,但筚路蓝缕抓住机遇创业成功,二代企业家在海外留学后,高学历高起点,企业反而没落。在投资之前,这个风险需要充分评估。

两种口径的行业空间

洁能生物招股书多处提到:“ 根据沙利文公司统计,我国生物实验室一次性塑料耗材市场从2014年的 42.8亿元增长至2018年的75.7亿元,期间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5.3%。”洁特生物的市占率数字也是根据2018年75.7亿元计算出来的。

但是在招股书1-1-457页,出现了另一个数字:“2016 年,我国生物实验室一次性塑料耗材的市场容量为160.6亿元,2018年增长至231.26 亿元,预测未来每年增长率为20%。”洁能生物招股书没有提供其他信息能够解释这种差异的原因。

加密的招股书

中美贸易战的风险

2018年至今的中美贸易摩擦让很多出口型企业受损严重。洁特生物收入受到的影响目前为止还算轻微,2018年仍能维持较高增速。不过,洁特生物2018年收入中54.42%来自美国,潜在风险仍高。2019年,与客户沟通后,约定双方共同承担关税上升的压力,洁特生物对主要客户分别降价2%到7.5%不等,执行期为2019年10月到2020年1月。因此贸易战影响还要等到2020年才会充分体现。

总结

投资如果有洁癖,可能会错过很多盈利机会,也会避免很多风险。现实世界不存在完美的企业,每个公司都有大大小小的问题。最终的胜出者可能是问题较少或问题不算致命的那一个,或者可能只是运气较好抓住了机会。而在企业基本面之上,投资者还要考虑市场资金的偏好。洁特生物既有很多亮点,又有很多疑点,或买或卖,唯君自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