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世界都将是一场机遇和挑战并存的进程

商业 2020-01-13 23:54 阅读:75

本报记者 徐蔚冰

1月11日,第二十四届(2020年度)中国资本市场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此次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国融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共同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在开幕致辞中指出,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宏观经济仍面临巨大的冲击和,我国经济的很多潜力还有待通过国内经济的结构调整来充分挖掘和发挥。如何应对好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离不开金融事业的开放和现代金融体系的支持。因此,正确把握现代金融体系,构建规律,深刻剖析资本市场改革动因,积极展望中国金融体系改革趋向,对未来中国资本市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建设大国金融无疑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国融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侯守法在致辞中表示,中国金融开放,对中国、对将是一场机遇和并存的进程。中国金融业,需要引进更高层次的国外机构、人才和经验,来推动高质量的发展。作为金融业重要有机组成部分的资本市场,必将肩负起历史赋予的新使命,未来将更加规范化、法治化、市场化和国际化。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院长吴晓求表示,在中国金融全面对外开放过程中,政策设计上应坚持货币政策独立和资本自由流动的组合,形成市场决定的汇率形成机制,即汇率的动态稳定。

吴晓求认为,中国金融全面开放的核心目标是构建21世纪全球新的国际金融中心,与这个相匹配的有两个附属的目标。一是实现自由化和国际化;二是形民币计价资产全球配置和交易中心。

吴晓求还表示,中国金融全面开放的基础条件,既来自硬实力,也来自软实力。硬实力包括经济规模及竞争力、国际贸易规模及结构、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能力等;软实力包括金融的基础设施和金融开放的法治和契约精神等。不过,在他看来,在中国金融改革和发展过程中,金融基础设施没有跟上,给未来开放增添很多风险,客观上会加大经济波动的幅度和发生危机的概率。

但他也认为,中国金融开放具有大国经济和新兴经济体双重特征,在今后软实力得以提升的条件下,全面开放后中国金融市场变化(主要指汇率)会呈现出短期波动、长期趋于收敛的趋势。

阎庆民表示,当前我国金融体系呈现出“货币多、资本少”的特征,货币化率明显高于成熟市场水平,但资本化率远低于成熟市场,需要优化融资结构,提高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的适配性。要加快建设高质量的资本市场,要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促创新,以创新促发展,不断提高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