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曹丕和甄宓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前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阅。
甄宓是三国时期罕见的美人,二婚嫁给曹丕生下魏明帝曹叡,可是在曹丕登基称帝的第二年,遽然一道诏书赐死甄宓。
被发覆面,以糠塞口。–《资治通鉴》
在下葬的时候,曹丕命人让甄宓散乱的头发盖住脸,在嘴里塞满米糠。
这样的做法可以说极端暴虐,意思是让甄宓在鬼域路上没有脸面见人,即便到了阎王殿也不能说话申述委屈。
中国向来注重生死,有“死者为大”的风俗传统,曹丕当年迎娶二婚甄宓,十分宠爱。
曹丕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下面来看看甄宓这位典型的奇女子,她集美貌、才调、才智于一身。
名门之后有才调
中山无极人,汉太保甄邯后也,世吏二千石。–《三国志》
甄宓身世名门,宗族老一辈中许多官居要职,是当地的豪门望族,享受着两千石的朝廷俸禄。
甄宓的母亲张氏生育三男五女,男儿在朝廷当官,女子知书达理、待字闺中。
不幸的是,在甄宓三岁时,她的父亲就逝世了,可是这件事也让甄宓更早地灵通人情世故。
甄宓从小就喜欢读书,而且记忆力和了解力特别好,只要是看过的书本很快就能记住,还能了解其间的意义。
哥哥们看到甄宓偷用翰墨写字,他们劝他去操练女工,讪笑她读书有什么用,莫非想做女博士吗?
汝当习女工,用书为学,当作女博士耶–《魏书》
这儿所说的女博士是古代的一种官职称号。
没想到甄宓说出极有道理的一番话:传闻古代那些有贤德的女子,她们都要学习总结前人的阅历,用这些阅历作为学习,如果不读书,拿什么来学习呢?
闻古者贤女,未有不学宿世胜败,以为己诫。不知书,何由见之。–《魏书》
知书达理有才智
在甄宓十几岁的时候,因为灾荒导致农作物颗粒无收,许多大众颠沛流离。甄家归于殷实人家,因而库房中存储有许多谷物,家人趁机用谷物交换金银珠宝,大发国难财。
当代乱而多买宝藏,匹夫无罪,怀璧其罪。–《魏书》
甄宓劝诫母亲,浊世之中集合瑰宝在家中,并不是好主意,容易因财丧身,不如无偿开仓放粮,救济灾民,得到全家的支撑。
甄宓的大哥早逝,二哥也逝世较早,其时只要十四岁的甄宓十分哀痛,可是却能了解谅解嫂子的苦楚,常常帮助照料孩子。
甄宓母亲性情严峻,常常用家教规则来要求儿媳,甄宓屡次劝诫母亲要谅解嫂子,她年纪轻轻就守寡,尽管是儿媳,可是应该像对待女儿相同对待她。
嫂年少守节,待之当如妇,爱之宜如女。–《魏略》
从此之后,甄氏对儿媳极为照料,婆媳联系友善。
依据史猜中的这些记载,可以发现甄宓确实集才调、美貌、才智于一身,她的思想境界现已逾越许多人,乃至逾越了年代,即便放在今天,也能处理许多对立。
婚姻爱情生死阅历
东汉末年,袁绍的气势权利极大,姻亲天然要找门当户对的女子,他为儿子袁熙寻得好人家,她便是甄家姑娘甄宓。
后来,袁绍打败公孙瓒,随即命袁熙担任幽州刺史,而甄宓则被留在邺城服侍婆婆。
五年之后,崛起新星曹操占领冀州,邺城也被攻破。曹丕带兵首先冲进袁熙府中,看到一位女子蓬首垢面,她便是甄宓。
见袁熙妻中山甄氏美而悦之。–《资治通鉴》
文帝就视,见其色彩特殊,称叹之。–《魏略》
曹丕走上前帮她挽起头发,擦洗洁净脸庞,发现甄宓容貌姣好,所以将甄宓纳为妾。甄宓嫁给曹丕后,深得宠爱,继续多年,生下曹叡,也便是魏明帝。
公元220年十月,汉献帝刘协将皇位禅让给曹丕,此刻甄宓嫁给曹丕现已15年,不再像最初那样得宠,曹丕愈加宠爱郭贵妃、李贵人、阴贵人。
公元221年六月,曹丕派人传旨赐死甄宓,身后就葬在邺城。
曹丕为何忽然赐死甄宓,为什么让她身后受尽凌辱,能够做出“被发覆面,以糠塞口”这样的行为,想必曹丕恨透了甄宓。
有人以为是曹丕发现甄宓与曹植的联系。
依照这种说法,其时曹操和曹丕终年忙于征战,而曹植因年纪小的原因,一向与嫂嫂甄宓朝夕共处,导致日久生情。
此事被曹丕得知,一怒之下赐死甄宓。
就在甄宓被赐死的那年,曹植从封地前往洛阳朝见曹丕,在回来封地路途上,曹植写下一篇《感鄄赋》。
后来,魏明帝曹叡登基继位,为了避母亲名讳,所以将其改为《洛神赋》,成为传世名篇。
个人以为,这种观念不可信。
一是曹植与甄宓的年纪间隔。
甄宓二婚再嫁曹丕,其时甄宓23岁,曹植只要13岁,两人足足相差十岁。曹植对年长十岁的甄宓发生爱情的或许性极小。
二是从曹植的为人可以判别两人之间的纯真。
从行为方法和性情上来看,曹植尽管常常会有固执的行为,这是文人遍及的张狂,与曹植的才思正好相等,如果说曹植做出违反伦理道德的私通事,根本不或许。
三是叔嫂爱情说法的源头。
前史上初次呈现曹植与甄宓爱情导致曹丕痛下杀手,是在唐朝李善的《东汉观记》,在此之前是没有关于曹植与甄宓传言的。
李善日子的唐朝间隔甄宓现已超越400年,因为之前没有史料提及这点,这是最具说服力的依据,因而叔嫂爱情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
在李善的记载中,有一次,曹丕、曹叡和曹植一起吃饭,曹丕将甄宓生前运用的玉缕金带枕送给曹植。
这件事显然是臆造的,曹丕作为九五之尊的皇帝,如果曹植和甄宓真的有联系,曹丕怎么或许送甄宓遗物给曹植。
四是要注意古代通假字。
也有人说“《感鄄赋》是曹植感念甄宓而作,其间洛神便是指甄宓”。
实际上,这儿的甄并不是甄宓的甄,而是鄄城王的鄄,甄通鄄。在曹植写作的前一年,他被封为鄄城王,这是感叹自己身世遭受的文章,并非思念甄宓。
已然曹植与甄宓的叔嫂联系是流言,那曹丕为什么要赐死甄宓,如此凌辱她呢?
个人以为最有或许的是甄宓确实有怨言,可是被添枝加叶后传给曹丕,导致被赐死。
首先是来自情敌郭氏的诡计栽赃。
甄宓自从嫁给曹丕,因为她的才智,甄宓与婆婆卞夫人联系十分好。
比方卞夫人患病,甄宓因为自己不能在身边尽孝,焦急地吃不下饭、睡不着觉,身边下人想要骗她说卞夫人病好了,可是聪明的她一眼识破。
通过长期的共处,就连卞夫人都夸奖甄宓是真孝顺的媳妇。
自从曹丕移情别恋后,先后有多位女子得宠,其间郭氏是一位凶猛人物,她心思深重,曾是曹丕在朝政上的重要辅佐,让曹丕成功成为继承人。
可是,郭氏也对甄宓形成很大影响,她想要完全替代甄宓从前的位置,曹丕会遭到郭氏不少的枕边风。
依照曹丕的习气组织,甄宓后来现已很少跟从外出,常常是留守邺城,或许有甄宓长于持家的原因,可是这就让郭氏有了待机而动,因为新得宠的郭氏常常会陪伴在曹丕身边。
或许甄宓心中会有怨言,可是依据她的才智体现,不或许直接向曹丕吐露,能懂得“怀璧其罪”道理的人,必定理解“伴君如伴虎”的道理。
其次是曹丕的性情浮躁无常。
在甄宓得宠那段时刻,从前有这样一件事:曹丕的妾室任氏口中诉苦,曹丕得知后要将她赶出家门,而甄宓从旁劝说,给曹丕讲了一大堆道理。
尽管甄宓讲的是实情,对曹丕很有好处,可是曹丕坚持将任氏赶出去。
曹丕对于后宫女性的诉苦是十分恼怒的,他原本对女性就没有太多好感,一向以为女子是导致国家虚弱衰颓的渊源。
三代之亡,由乎妇人。–曹丕《内戒》
从曹丕的种种体现判别,他为人十分灵敏,容易焦虑,就连陈寿都直言点评曹丕短少“旷大之度”,说白了便是心眼太小的意思。
曹丕本身灵敏多疑的性情,在郭氏从旁添枝加叶的助攻下,甄宓忽然就被曹丕赐死,身后下葬还受尽凌辱。
公元226年,魏明帝曹叡登基,郭氏现已是太后。
心常怀忿,数泣问甄后死状。–《魏略》
现已成为皇帝的曹叡屡次哭泣着问询母亲死时状况,因为郭氏冷嘲热讽地答复,此举导致曹叡大怒,所以“遂逼杀之”。
在郭氏下葬时,魏明帝曹叡相同指令以“被发覆面,米糠塞口”,为母亲甄宓报仇雪耻。
其实,细心品读“心常怀忿”,可以发现曹叡对此一向心胸愤恨,而愤恨的对象是郭太后。在甄宓被赐死时,曹叡现已有15岁了,他应该知道母亲被赐死的原因,仅仅一向隐忍不发,等候机遇。
登基之日,便是为母报仇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