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是三国时期蜀汉名将,深受刘备的器重。下面由趣前史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
建兴六年到十二年,诸葛亮对曹魏发动了五次北伐。其时蜀汉的五虎上将除了赵云参加过第一次北伐并在不久后去世外,关羽、张飞、赵云、马超等人都在此前去世。其时魏延是蜀汉罕见的可以独立自主的大将,那诸葛亮为何不重用他呢
一,跟从刘备
魏延身世荆州的寒门,因而在东汉注重身世家世的大环境下无法得到重用,只要靠军功才华出面。刚好徐州牧刘备由于被司空曹操打败而投靠荆州牧刘表,被派去驻扎新野。刘备为了防范曹操,所以活跃招兵买马,魏延所以前往投靠,自此在刘备帐下效能。
建安十六年(211年),益州牧刘璋为了防范占有汉中的张鲁,所以约请刘备入川,魏延因而跟从。随后刘备与刘璋迸发益州之战,成为魏延崛起的关键。魏延为了取得刘备注重,所以拼死作战,立下不少战功,由此晋升为牙门将军,还取得刘备欣赏。
二,驻扎汉中
先主为汉中王,迁治成都,当得重将以镇汉川,众论认为必在张飞,飞亦以心自许。先主乃拔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一军尽惊。(三国志·卷四十)
建安二十四(219年),刘备打败曹操而赢得汉中之战的成功,由此操控了汉中,还自封为汉中王。由于汉中地形险峻,是防范曹操南侵的重要屏障,所以刘备需要派一位有勇有谋的大将镇守此地。其时大家认为只要张飞能堪当如此大的重担,就连张飞也自认为非他莫属。
可刘备却录用魏延为镇远将军,汉中太守,让他坐镇汉中。刘备的部下都对此大吃一惊,可见魏延在其时蜀汉众将中并不知名。随后刘备招集群臣议事,想让他们见识一下魏延的本事。
刘备问魏延说:“今天委你以重担,你将如何抵挡曹操?”魏延回答说:“如果曹操亲率大军前来,我就为大王挡住他。如果曹操派偏将领十万大军前来,我就为大王消除他。”刘备听了对魏延是大加称誉,蜀汉群臣则由此认识到魏延的非凡。
魏延到汉中后构筑了“重门之计”,即在汉中的各出险峻之地设置关口,构筑防护工事,留精兵驻扎御敌。后来曹爽率大军伐蜀,成果在兴势之战惨败,其间一点便是魏延的重门之计起了很大效果。可见魏延军事才华不差,是可以独立自主的大将。
三,北伐曹魏
章武元年(221年),刘备称帝,封魏延为镇北将军,让他持续防护曹魏。建兴元年(223年),刘禅即位,封爵魏延为都亭侯。建兴五年(227年),丞相诸葛亮图谋伐魏,便录用魏延为丞相司马、凉州刺史,让他做好北伐的筹备工作。
延每随亮出,辄欲请兵万人,与亮异道会于潼关,如韩信故事,亮制而不许。延常谓亮为怯,叹恨己才用之不尽。(三国志·卷四十)
建兴六年(228年),诸葛亮第一次出动军队伐魏,魏延便向他恳求说:“请丞相分给末将一万战士,让末将先从小道进军,就像韩信当年暗度陈仓那样出乎意料的攫取潼关。然后丞相带大军前往,与末将在潼关会师。”
但诸葛亮认为魏延此举过分冒险,加之与自己“先取陇右,再图关中”的战略相悖,便没有容许魏延的恳求。魏延因而非常不满,认为诸葛亮胆子太小,叹气自己的才华不能得到充分发挥。随后蜀军在街亭之战失利,诸葛亮只得退兵而完毕了第一次北伐。由此可见魏延与诸葛亮战略不好,还对他不甚礼敬,天然会受诸葛亮冷待。
建兴八年(230年),魏将曹真与司马懿领兵伐蜀,但由于遇到大雨导致路途难行而退军。诸葛亮为了反击曹魏,便命魏延带兵西入羌中。曹魏雍州刺史郭淮与后将军费瑶便带兵阻挠魏延,两军在阳谿交兵,最终魏延大北魏军,赢得阳谿之战成功,得以获封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南郑侯。
四,争权被害
建兴九年(231年),诸葛亮第四次北伐,与司马懿迸发祁山之战。魏延领兵反击,大北魏军。建兴十二年(234年),魏延担任前锋,再次随诸葛亮伐魏。随后魏蜀两军在五丈原坚持,堕入对峙局势。蜀军所以分为两营,互成掎角之势。不久诸葛亮病逝,命长史杨仪掌管军务,率军撤离。
延既善养士卒,勇猛过人,又性矜高,其时皆避下之。唯杨仪不假借延,延认为至忿,有如水火……亮深惜仪之才华,凭魏延之勇猛,常恨二人之不平,不忍有所偏废也。(三国志·卷四十)
尽管杨仪与魏延都是荆州老乡,但二人都是恃才傲物,自视甚高之人,因而针锋相对,导致联系极差。诸葛亮生前对此也是无法,只得在二人之间谐和。此刻诸葛亮已死,魏延便不再有所忌惮,所以同杨仪争斗领导权,成果兵败被杀。由此可知杨仪深受诸葛亮信赖,可魏延与他不好,诸葛亮为了平衡二人,天然倾向杨仪而限制魏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