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是毛主席最佩服的帝王,27岁白手起家,30岁就成功当上皇帝

历史 2019-12-25 18:18 阅读:55

众所周知,不仅是一个前无古人的伟大人民领袖,还是一位震古烁今的军事家和战略家。作为杰出的军事统帅,曾以深邃的见识、扎实的史学功底以及不同于常人的唯物史观,对我国古代历史上一些有名的封建帝王,进行过深刻的评价。其独到的见解,无不令人受益匪浅,在《沁园春·雪》中他就曾写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的千古佳句!

可以说伟人对中国历史文化知识的宣传普及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他对每个历史人物都很了解,而且还有自己客观的看法。其中他就认为商纣王帝辛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称赞布衣天子刘邦是位“高明的政治家”推崇魏武帝曹操是“封建统治阶级中有数的杰出人物”等等。但翻阅所有的著作选集,能让他最佩服的帝王却只有一位,用了三个“最”最有学问、最会打仗、最会用人的皇帝足见其对他的评价之高。而此人就是27岁白手起家,30岁成为皇帝的汉光武帝刘秀。

据《后汉书·光武帝纪》记载:“世祖光武皇帝讳秀,字文叔,南阳蔡阳人,高祖九世之孙也,出自景帝生长沙定王发。”也就是说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原本是汉朝宗室,出生在南阳郡蔡阳县(今湖北省枣阳市)他是汉高祖刘邦第九世孙,出自汉景帝子长沙定王刘发一脉。虽然说汉光武帝刘秀是皇族后裔,但刘秀这一支因遵行汉武帝的“推恩令”从列侯递降,到其父刘钦这一辈只能在济阳县担任县令一职。然而,更不幸的是刘钦在县令任上因病去世,年仅9岁的刘秀就成为了孤儿,生活窘迫,无奈之下只能投靠其叔父刘良,成为普通老百姓。

由于家道中落,刘秀只能亲自下地耕作,而其兄刘縯不事家业,广交结天下豪杰欲图大事,为此他经常取笑其弟刘秀,将他比做刘邦的兄弟刘喜。好在光武帝刘秀虽勤于农事,但他却非常喜爱读书,20岁时刘秀就进入汉朝的最高学府—太学,学习《尚书》。所以说在历代帝王中刘秀的学问算是较高的,也是最会写文章,可谓是文采奕奕。其后也留下了许多历史典故,譬如“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安知非仆”“攀龙附凤”等等。

但也就是在京师长安的时期,年轻的刘秀增长了许多见识,在街头目睹了执金吾气派阵仗之后,遂刘秀发出了“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的感慨。而在当时新野名士蔡少公擅长图谶(记载预言应验的书)他曾在众人面前说道:“以鄙人对图谶的参详,将来的天子将是刘秀。”对于蔡少公图谶的天子,人们都认为是新朝的国师公刘歆(当时刘歆恰巧刚改名为刘秀)但站在一旁的刘秀半开玩笑地说:“怎么就知道不是指我啊?”结果却引起了众人的哄笑!对此《东观汉记》也记载道:“光武微时与邓晨观谶,云:“刘秀当为天子”或言:“国师公刘秀当之”光武曰:安知非仆乎?”

正如所讲:“秀才,十年不成。刘秀却是个例外,十年不鸣,一鸣惊人。他在家读书,安分守己,一旦,倒海翻江。轰轰烈烈,白手起家,创建了一个新的王朝。”在王莽新朝末年,由于举措失当,天灾频仍,各种社会矛盾迅速激化,多地爆发了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一些地方官吏、强宗豪族也纷纷割据自立。而面对海内分崩天下大乱,作为汉室宗亲的刘秀经过深思熟虑,方才决定起兵,随后打着“复高祖之业,定万世之秋”的旗号招揽一批英雄豪杰,而这一年白手起家刘秀年仅27岁。

创业可以说只是一个念想,做起来哪有那么容易,在他们起兵之初,根本没有足够的经费养活军队,物资匮乏装备也很差,当时甚至刘秀只能骑牛上阵杀敌,这也成为了后世演义中的一段佳话,即所谓的“牛背上的开国皇帝”好在后经过杀死了新野尉,刘秀才有了战马驰骋疆场,后被更始帝刘玄封为太常偏将军。而更始政权,既是汉朝宗室建立又复用汉朝旗号,此举大大震动了新朝,新帝王莽即遣大司空王邑、大司徒王寻发各州郡精兵共四十二万扑向昆阳和宛城一线,力图一举扑灭新生的更始政权。

当时,大司空王邑等人更是自恃兵力强大,扬言:“百万之师,所过当灭,今屠此城,蹀血而进,前歌后舞,顾不快耶!”面对来势汹汹的王邑大军,昆阳仅有九千人汉军,兵力悬殊,众将领们欲仓皇逃离退守荆州故地。此时只有刘秀从容自若,无惊慌之色, 他审时度势以“合兵尚能取胜、分散势难保全”为由,说服诸将固守昆阳。随后刘秀独率13名骑兵乘夜出城,赴周边郡县调集援兵,最终在刘秀的努力下有步兵、骑兵一万七千精兵赴援昆阳。

众所周知,昆阳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之一,它决定了新汉两军的命运和未来中原王朝数百年的国运,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有着深远影响的战略决战。面对远道而来疲惫之军,汉光武帝刘秀率领步骑万余人驰援昆阳,他亲率千余精锐为前锋,反复猛冲,斩杀王莽军千余人,汉军为之士气大振。据《后汉书·光武帝纪》记载:“光武乃与敢死者三千人,从城西水上冲其中坚,寻、邑陈乱,乘锐崩之,遂杀王寻。城中亦鼓噪而出,中外合势,震呼动天地,莽兵大溃,走者相腾践,奔殪百余里间。后士卒争赴,溺死者以万数,水为不流。”

可以说在昆阳之战中,身为偏将军的刘秀一战而天下闻名,昆阳之战不但是刘秀击败王莽的关键一战,同时也为刘秀日后夺取天下奠定了基础,明代著名思想家顾炎武曾这样赞扬昆阳之战中的刘秀:“一战摧大敌,顿使何宇平”经此一战,王莽的精锐被消灭殆尽,而刘秀也成了天下人心目中以少胜多的大英雄。后来随着时机的成熟,在起兵后的第三年建武元年(25年)时年30岁的刘秀于河北登基成为皇帝,为表刘氏重兴之意,仍以“汉”为其国号,史称“东汉”

随后经过长达十二年之久的统一战争,刘秀先后平灭了关东、陇右、西蜀等地的割据政权,结束了自新莽末年以来长达近二十年的军阀混战与割据局面。天下定后,刘秀推行“偃武修文,不尚边功”的国策,发展生产、大兴儒学,从而东汉一朝被后世史家推崇为中国历史上“风化最美、儒学最盛”的时代。对于朝政刘秀也非常努力,“每旦视朝,日仄乃罢,数引公卿郎将议论经理,夜分乃寐”在位期间,多次发布释放奴婢和禁止残害奴婢的诏书。为减少贫民卖身为奴婢,经常发救济粮,减少租徭役,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历史上称其统治时期为光武中兴。其间国势昌隆,号称“建武盛世”

而作为开国皇帝,汉光武帝刘秀独以优待功臣贵戚为名,他分封三百六十多位功臣为列侯,给予他们尊崇的地位,只解其兵权。为此历史学家范晔在《后汉书》盛赞道:“帝虽身济大业,竞竞如不及,故能明慎政体,总榄权纲,量时度力,举无过事,退功臣而进文吏,戢弓矢而散马牛,虽道未方古,斯亦止戈之武焉。”到了明朝,同为开国皇帝的朱元璋对其也推崇备至,最后发自肺腑的说道:“惟汉光武皇帝延揽英雄,励精图治,载兴炎运,四海咸安。有君天下之德而安万世之功者也。”

最后我们要说汉光武帝不愧是最佩服的帝王,他从27岁起兵用了三年时间称帝,随后又以“复汉室之业,定万世之秋”为己任,率仁义之师,用十二年时间统一了天下,并开创了大汉朝的又一个一统的格局。在两汉之际群雄割据中脱颖而出,实现了“光武中兴”的历史伟业,从而奠定了日后东汉王朝近两百年的基业,实在值得后世称颂!

本文相关词条概念解析:

刘秀

刘秀(公元前6年—公元57年3月29日),字文叔,南阳郡蔡阳县人,汉高祖刘邦九世孙,父钦曾任南顿令,出生于陈留郡济阳县,东汉王朝开国皇帝,庙号世祖,谥号光武皇帝,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公元25年,刘秀与更始政权公开决裂,于河北鄗南千秋亭登基称帝,为表刘氏重兴之意,仍以“汉”为其国号,史称“东汉”,经过长达十二年之久的统一战争,刘秀先后平灭了关东、陇右、西蜀等地的割据政权,结束了自新莽末年以来长达近二十年的军阀混战与割据局面。刘秀在位三十三年,大兴儒学、推崇气节,东汉一朝也被后世史家推崇为中国历史上“风化最美、儒学最盛”的时代。建武中元(一作中元)二年(公元57年)二月初五日,刘秀在南宫前殿逝世,享年六十二岁。遗诏说:“我无益于百姓,后事都照孝文皇帝制度,务必俭省。刺史、二千石长吏都不要离开自己所在的城邑,不要派官员或通过驿传邮寄唁函吊唁。”刘秀死后,其子明帝刘庄继位,于同年三月初五日,葬刘秀于原陵,上庙号世祖、谥号光武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