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对刘备忠心耿耿,却在这件事上阳奉阴违,后果非常严重

历史 2019-12-25 18:18 阅读:63

我国古代历史上最令人感动、令人敬佩和神往的君臣关系,莫过于刘备和诸葛亮了。一个礼贤下士,三顾茅庐;一个则“士为知己者死”鞠躬尽瘁。可以说,刘备成就了诸葛亮,诸葛亮也报答了刘备。从刘备请出诸葛亮以后,诸葛亮就开始为刘备的事业呕心沥血。对于刘备,诸葛亮是无比忠诚的。不过,一向忠于刘备的诸葛亮,也并不是事事听从。有一件事,诸葛亮阳奉阴违,最终给蜀汉带来巨大损失。

蜀汉和吴国的夷陵之战,最后以刘备的惨败而告终。本以为曹后,自己已经无敌于天下的刘备心灵受到了重创,因恨生病,没多久,就在白帝城一命呜呼。刘备兵败后退守白帝城,再也没有回到成都。这段时间,也足足有8、9个月左右,虽然不是特别长,但对于安排后事也已经绰绰有余。在这段时间,刘备做出了一系列重大人事决策:教导刘禅、提拔李严、托孤诸葛亮。

对于刘备临终前的任命,诸葛亮绝大部分都选择了听从。不过,有一件事,虽然在表面上答应了刘备,却并没有实际认同,这便是马谡的任用问题。《三国志马谡传》记载:“先主临薨谓亮曰:‘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对于蜀汉政坛崛起的新星马谡,刘备持保留意见,苦口婆心叮嘱诸葛亮不要重用马谡。对于刘备的意见,诸葛亮自然选择了听从。可是,在刘备死后,诸葛亮就将此事忘记,选择了阳奉阴违。

而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曹魏时,形势本来一片大好,完全有希望将凉州吞并。可惜,败在了马谡身上。《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谡违亮节度,举动失宜,大为张邰所破。”由于参军马谡在街亭被张郃大败,诸葛亮在祁山变得危险无比。无奈之下,只得全军退回汉中。最有希望的第一次北伐,就这样遗憾失败。刘备可谓神预言,料定了马谡不可大用。

可是,马谡真的是无能之辈吗?诸葛亮重用马谡到底有没有问题呢?马谡是马良的弟弟,在荆州属于名气很大的人物。刘备在荆州站稳脚跟后,征召马谡为从事。而入川后,马谡也由县令逐渐坐到了太守之位,既有的经验,也有一定的带领军队的经历。在诸葛亮南征前,马谡提出了“夫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愿公服其心而已。”诸葛亮对于马谡的建议非常的欣赏,并且在实践中采纳,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从马谡的这份履历来看,马谡是很有能力的一个人。在街亭失败,一败涂地,也丢掉了前程和性命。可是,刘备再怎么会看人,也不至于能预料得到长远之事。况且马谡能力不差,在人才匮乏的川蜀之地,刘备有什么理由强行抛开马谡?

其实,刘备之所以提醒诸葛亮不要重用马谡,并不完全是因为质疑马谡的能力。对于此,诸葛亮也是心知肚明,因此选择阳奉阴违。蜀汉集团原本内部势力还相对比较平衡,刘备生前还能控制的了局势。可是刘备死后,刘禅幼弱,不可能制衡诸葛亮。而法正、刘巴等人早已去世,刘备才不得已越级提拔李严。这明显是对诸葛亮的制衡。

马谡原本就是荆州人,同诸葛亮关系非常亲密。而马谡的马良,更是在夷陵之战战死,这对于诸葛亮而言,难免会对马谡产生照顾的念头。《三国志马谡传》注引《襄阳记》记载:“谡临终与亮书曰:‘明公视谡犹子,谡视明公犹父’”由此可见,诸葛亮和马谡交情有多深厚。因此,毫无疑问,刘备死后,诸葛亮必然会重用马谡。

正是基于这个判断,刘备才有心提醒诸葛亮,不能过于偏重荆州派系,以免造成蜀汉内部的不稳定。可是,刘备这一建议,诸葛亮虽然表面听从,却实在难以从命。夷陵之战,刘备折损的不仅仅是数万蜀汉兵马,还损折了太多中层的青年才俊。本来蜀中就缺少人才,刘备这一挥霍,留给诸葛亮的就是一个烂摊子。在这种情况下,诸葛亮本着唯才是举的态度任用人才,哪里还能管得了刘备的临终。可惜马谡不给力,给蜀汉带来了巨大损失。

本文相关词条概念解析:

诸葛亮

诸葛亮(181-234年),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在南阳卧龙岗长达十年的隐居生活。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于建兴十二年(234年)在五丈原(今宝鸡岐山境内)逝世。刘禅追谥其为忠武侯,故后世常以武侯、诸葛武侯尊称诸葛亮。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