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入研究上,强基计划取代自主招生的根源

育儿 2020-01-17 21:27 阅读:67

1月15日,官网发布《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下称《意见》,决定自2020年起,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也称强基计划)取代自主招生制度。

为了探寻强基计划推行的背景,1月15日、1月16日两天,生涯探照灯研究院走访了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央民族大学,采访了56位硕士生和9位博士生。

56位硕士生中,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的学生人数为3/5/6/7/10/9/15/2,基本能反映高校学生群体特征。

调查显示,硕士生中,本科毕业于985院校的仅占32.1%,毕业于211院校的占39.3%。博士生中,本科毕业于985院校的仅占22.2%,毕业于211院校的占到了66.7%。

理/工/农学研究生中,本科毕业于985院校的占35.7%,毕业于211院校的占57.1%。理/工/农学博士生中,本科毕业于985院校的仅占20%,毕业于211院校的占到了80%。

从数据上,可以发现一个有意思的地方,理/工/农科中,本科毕业于211点学生是研究生和博士生的主力军,985的“高材生”反而在博士中占据少数。

“强基计划”取代自主招生的根源,可能就在这里。从建设高等教育到培养科研人才,我国的高等教育方式在反思中一步一步前行。

强基的“基”是多年来一直不温不火,却是科研之本的基础学科。

强基计划承载着往智能、材料、等尖端领域输送人才的责任,这些方向都对具有物理和数学学科背景的学生需求很大,数理出身的学生,在深入研究上,始终是供不应求。

此外,竞赛降温也是必然趋势。教育界人士曾有过一个思维误区,认为应该让数理思维最出色的学生进入高校。可是近年来的一些调查发现,这些学生大多对赖以升学的数理领域感到厌倦,而大部分所谓的“高智商”学生,关心创业赚钱胜过不一定出成果的科学研究。以竞赛为主要方式之一的自主招生多多少少走上了南辕北辙的误区。

生涯探照灯提醒大家,对数理领域的重视,只是强基计划的一个方面,反应了一种趋势:与其寄希望于“不拘一格降人才”不如定向培养具有某方面的科研兴趣、踏实肯干的泛一流、特征化的专业研究者。

探照灯认为,这意味高校将“不招最‘聪明’的,只招最合适的”在职场上,基于人职匹配理论的霍兰德、MBTI已经逐渐取代了智力。同样的,在高校招生中,以往被自主招生青睐的那种眼高手低的傲才、不受约束的怪才的特招通道,将被留给那些对科研感兴趣、具有可预测的科研潜力的踏实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