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解反季水果的危害,有激素,妈妈们对于反季节水果的认知误区,无形中剥夺了孩子们的口腹欲

育儿 2020-01-18 12:26 阅读:76

在古代,蔬菜与水果在冬天是“贵族食物”,只有很少人可以享受,主要因为数目稀少,得从很远的地方快马加鞭运输,寒冷地区基本不生长。

现如今情况完全不一样了,在科技大爆发的影响下,普通家庭也能在冬天享受到反季节水果,本来这是一家好事,却出现了谁都想不到的情况:很多妈妈不允许宝宝吃反季水果,认为它违反自然生长规律,不健康。

前几天在网上见到一位妈妈在跟大家伙儿“诡辩”,讲解反季水果的危害,她拿“草莓”举例,说这个东西应该是天气温暖时才有的水果,现在冬天也能吃到,而且个头还那么大,肯定有问题。

提到激素,不少家长要慌了,这是新闻中经常出现名词,一般与“发育迟缓”“早熟”“后遗症”等相关联,是青少年生长发育问题主要诱因之一。

反季节水果生长还需要上药?相信很多人并不清楚这个事情,事实真的如此吗?

专家解读:反季节种植技术,又称为大棚种植技术,就是将植物种在有加热设备的高温大棚中,通常用于重视低矮植株的水果、蔬菜。

在这一过程中,确实会用到一种叫做“生长调节剂”的促生长素,目的在于加速成果成熟,但它并非人们想象中那种能让孩子早熟的激素。

科学研究显示,在植物生长过程中,该物质会被迅速代谢,果实中最终残余量非常低,此外,它也不会被人体吸收,也就谈不上危害了。

其实很多妈妈走进了一个认知怪圈,如果她能冷静下来想一想,就不会出现有这种奇怪的想法,毕竟我们冬天吃到的绝大多数绿色植物,都属于反季节。

比如韭菜、黄瓜、西红柿、茄子等等,真正能在天气寒冷时生长的蔬菜其实并不多,而从外地运输的成本又太高,如果认为冬季草莓有害,那就意味着否决了几乎所有常见的绿色植物,她真能接受吗?

既然其它蔬菜吃了没问题,就足以证明冬季草莓同样没问题。

妈妈们对于反季节水果的认知误区,你中招了吗?

由于知识面问题,加上外界谣言甚多,不少妈妈对于反季节水果存在认知误区,无形中剥夺了孩子们的口腹欲。

误区一:反季节水果的营养成分不足

在很多人的思维观念中,反季节的意思就是“药物催熟”既然长得快,那营养肯定跟不上。

这种观念不仅在我国存在,其实早在几十年前,西方民众就提出过类似的质疑,当时有不少专家试图以此出名,可所有的检测结果都指向一个结论:反季节水果在构成元素上与正常生长的水果并没有太大区别,差异最大的也只局限于糖分(不够甜)

植物与动物不一样,它们不存在“只长果不长叶”的情况,要么不长,要么全长,营养成分的高低,完全取决于土壤的元素构成。也许它不够完美,但起码不会落后。

误区二:反季节水果有农药残留

大棚里面没有鸟类,虫害只能靠农药灭杀,这是社会上非常流行的一个观点,听上去好像有理有据,符合事实真相。

现实是,就算不是大棚种植,又有多少水果靠生物循环灭虫的?再说,国家《食品安全法》中早就有明文规定不允许将剧毒、高毒农药用于水果、蔬菜、粮食等农作物,一旦发现,惩罚力度极大。

只要家长将买回的水果洗干净,基本可以忽略农药残留,危害不大。

误区三:反季节水果都是转基因

前几年,美国转基因大豆在韩国闹得沸沸扬扬,传进国内,同样引发热议,很多人认为转基因的东西会影响下一代。

无独有偶,因为反季节水果的特殊性,不少家长认为它也是转基因产品,属于人造物。

不得不承认,很多反季节水果、蔬菜确实属于改良品种,它们更加耐寒、生命力更加顽强,但绝对算不上“转基因”

如果真的有危害,大棚技术都出来这么多年了,应该早有显现,不会一点都没有。

总之,家长关心孩子的心情我们可以理解,但一切还得讲科学,不要人云亦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