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儿子偶尔的98分,孩子是父母的珍宝,往往更容易完败

育儿 2020-01-18 16:34 阅读:88

在去年的热播剧《小欢喜》中,宋倩这个角色给广大观众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与女儿乔英子之间的亲子关系也一度成为热议话题。

这段时间期末考试,有一位39岁的秦女士因为对儿子的成绩要求极度严格,被网友们称为现实版宋倩。

据新闻报道,秦女士的儿子刚年满5岁就已经在母亲的督促下上了小学。

年纪这么小的孩子早早开始学习考试已经很不容易,她对儿子成绩的要求标准却永远是100分。

就算儿子偶尔的98分,秦女士也会觉得自己失败到难以忍受,甚至被确诊患有严重的抑郁症。

98分与100分,这2分的差距实在是小到微不足道,秦女士对儿子的要求已经趋向于以完美为基准,目前看来却落了个两败俱伤的局面。

现代社会发展飞速,生活和就业压力逐年增加。

我们可以理解这位母亲,或许是出于对爱子未来的担忧,才会如此苛求完美。

但我们还是应该去指出:作为孩子首位也是永远的领路人,父母在亲子关系中追求完美,往往更容易完败。

“完美小孩”不完美

前几天,有一个“高校试点教室人脸识别”的刷屏了我的朋友圈。

短短几十秒的宣传中,学生们在课堂上的表现被无限放大和加以记录。

出勤、发言次数、专注程度甚至一节课走神了几次都一览无余。

看完后我有些毛骨悚然,但在和一个重点中学做班主任的朋友交流后我了解到,对于这样的科技产品,竟然不乏有学生家长在拍手称快。

我没有去深入了解这些家长拍手称快的原因,但我可以感受到他们对于实时管控到孩子每个细微处的渴望,对于培养出属于自己的完美小孩的期待。

一度震惊全国的“吴谢宇弑母案”中,嫌犯吴谢宇毫无疑问曾经就是一个众人交口称赞的完美小孩。

在众多的报道中,我们可以知道吴谢宇的母亲是一位十分要强的知识女性,而在丧夫后她几乎是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唯一的儿子身上。

吴谢宇不负所望地完成,甚至是超额完成了母亲的完美要求,也背负了太多来自母亲的超负荷压力。

类似的悲剧永远都在上演:

因自觉无法满足父母对自己学习上的期待,17岁宜宾少女跳江自杀。

因成绩下滑压力过大,湖南重点中学的初三生服药自杀。

因学习压力过大,鹤壁市的15岁孩子从三楼一跃而下…

在近年来的社会新闻中,中学生自杀已经成为一个热频词汇。

最新的统计数据中,自杀也成了我国15至34岁青少年人口中第一位的死因。

我们可以把这些触目惊心的事件成因归于现代孩子的脆弱内心,但我们也同样不能否认这份脆弱源于现代父母的完美要求。

蔡康永曾经说过:“父母该给小孩一个理想的环境,让他们变成自己,而不是变成我们要他们成为的人。”

完美小孩,就像顶级的瓷器,总是可遇不求。

揠苗助长的故事我们听过太多遍,即使为人父母都期盼自己的孩子能做到最好,也不能不顾孩子的意志强行造出一个完美小孩来。

放弃完美主义,是与孩子和解的开始。别把你要求的完美,变成孩子流下的眼泪。

不完美的小孩,更美

很早之前就读过几米的绘本《我不是完美小孩》书里的一句话一直让我记忆尤深。

“我知道我不是一个完美的小孩,但你们从来也不是完美的父母。所以我们必须互相容忍,辛苦坚强的活下去。”

小侄女刚上幼儿园的时候,姐姐就给她制订了一个详细的学习计划,大有要培养大家闺秀的气势。

但事与愿违的是,小侄女实在太好动,根本无法老老实实地听满一节课。

在身边朋友家孩子早就学会背乘法口诀表的时候,小侄女100以内的加减法还算不利索。

姐姐很发愁,可看着自己女儿无忧无虑的可爱模样,又不忍心去逼迫她。

事情的转机发生在全幼儿园的运动会上。

小侄女的旺盛精力有了施展的阵地,即使是与大班的孩子项目比拼也毫不逊色。

运动会结束后,甚至还有一位老师来和姐姐攀谈,说可以介绍小侄女进市里的体操队练一练。

姐姐后来和我说,在那场运动会上,她看到那么多乖巧孩子中小侄女顽皮又脏兮兮的笑脸时,就像是看到了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

不那么完美精致,但又有一种浑然天成的美。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

让孩子追逐完美,就是把孩子的特质格式化。

在传奇女子三毛的《雨季不再来》中,她记录了自己17岁到22岁的成长历程。

细细读过,便可勾勒出一个不那么完美的少女。

叛逆又胆怯,曾因为数学老师怀疑她考试作弊,用毛笔在她眼睛周围画了两个大黑圈。

三毛还患上了自闭症,之后的辍学、异国流浪,以及各式层出不穷的男友们,三毛从来就不是一个让父母省心的孩子。

三毛不完美,她内心敏感脆弱到承受不住细微打击,性格又热烈奔放到做事不计后果。

但正是因为这样不完美的性格,才给她的文字染上了别样的风采,自由不羁却承载了满溢的情感,为世人所传颂。

若是三毛的父母把孩子抓回来强行打造完美小孩,我们当然又会少一个在文学界闪耀不息的灵魂。

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为人中龙凤。

以过高的期望为起点,在亲子关系里处处要求完美,这样无疑是一种错误的延续。

久而久之,孩子的长处被视作理所应当,短处被无限放大,特质被遗憾埋没。

试想一下,让数学天才做到绝不偏科,让运动天赋选手坐在教室里老实学习,让艺术家扔掉画笔捧起书本…光是想一下,就足够震撼。

父母在成为父母之前,也曾是孩子。

在对孩子不满之前,不妨先回忆一下自己的人生中,有没有曾被磨平棱角而怀抱至今的憾意。

若是有,请学着换一种角度看孩子吧。

那些在父母眼中的不完美,没准是孩子最独特的美。

去拥抱孩子的不完美

爱迪生说过一句话:“天才不过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

这句话被许多人奉为圭臬,用以激励自己或别人努力奋斗。

但生活以各种各样的事例告诉我们:

如果缺少了那1%的灵感,就是永远成为不了天才。

拥有天分的孩子本就不普遍,大多数的孩子,都逃不过泯然众人的平庸,最终会成为一个普通人。

孩子是父母的珍宝,是父母全部爱意所向。

希望孩子能成为人上人这样的期盼永远无可厚非,但同样父母们也必须做好自己的孩子成为凡人的准备。

作家陈建功幼时家里清贫,因为羡慕条件好的同学,便和母亲立志要在学习成绩上比过别人。

却不料陈母淡淡地说:“学习不是怄气的事情,干嘛老想着和别人比呢?”

陈母简单又质朴的一句话,却值得无数父母深思。

首先,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属品。

现代社会中,总存在着父母把一切寄托于孩子的现象。但孩子永远是一个鲜活的生命,而不是父母用以证明自己或者用以炫耀的工具。

其次,要学会放平自己和孩子的心态。

中国有许多这方面的古话,譬如“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歹竹也能出好笋”等等。

这些古话或许有失偏颇,但话糙理不糙的是,很多父母在对自己的孩子严加要求时往往都没有接受自己的平凡。

连自己的平凡都不能从容看待,却打着“爸爸妈妈都是为你好”的幌子在消费孩子的那份平凡快乐。

这样的亲子关系,是否需要再重新定位一下呢?

得很久之前读过一篇文章,是一位父亲说自己的女儿不够聪明学习不好,但心善体贴,可爱至极。

这位父亲在文章里云淡风轻地写道:

“我没什么奢望,只要女儿平安快乐一生就够。因为不放心,甚至想过让女儿嫁人后住在隔壁,没事可以烧点好菜送过去。”

这位父亲一度让我十分感动,不仅他对于自己女儿那份厚重如山的父爱,更是他在面对自己女儿的平庸时那份平淡和尊重。

世间难得双全法,又望子成龙,又盼孩子一生平安喜乐,最后往往两者都不能如愿以偿。

崩了太久的弦容易断,过于苛求完美的亲子关系容易完败。

学会去拥抱孩子的不完美,才是为人父母的完美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