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巨量的人口与复杂的国情,ETC系统的不稳定,无论是从媒体报道还是用户的实际感受

汽车 2020-01-19 00:03 阅读:66

最近这几天最让卡车司机脑壳痛的事情想必就是乱象丛生的高速公路ETC新政了。本来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搞得大家怨声载道,连都发文三问高速公路收费新情况:用了ETC为何更堵更贵?。

网上关于ETC之乱的分析文章已经很多,笔者想把此次ETC事件当做一个样板,从政策实施层面来探讨一下道路交通部门关于道路治理思维方面的问题。

比打脸更让人担忧的事情

在讨论那件让人担忧的事情之前,我们先用几个词来归纳一下这几天高速ETC的表现。

无论是从媒体报道还是用户的实际感受,这个词都被频频提及。何谓脱离实际超前去推行某件事情就叫

ETC的不稳定;与ETC相配套的服务滞后;紧急预案的缺失等等,给人的观感就是高速ETC推广就是个半工程。很多东西都没有准备妥当就仓促上马结果弄得一团糟。

“疑虑”按说ETC能够便利通行,应该广受欢迎和支持才对,但实际上很多人对按照ETC却心存疑虑。扣费规则不明晰;没有即时提示扣费信息;万一多扣费如何退费问题;老ETC用户反馈的不好的使用体验等等都让人对是否安装ETC心生疑虑。

而这些疑虑目前并没有全面而权威的解答,加之如今的ETC混乱的表现更加深了社会大众的疑虑。

“名不符实”全面推广ETC和实行新的高速公路收费标准其中有一项原则是在过去的基础上不增加车辆的通行费;其愿景是增加高速公路的通勤效率。如今新政施行,各方反馈通行费用增加的比比皆是;反馈比原来更堵的比比皆是。

出发点与结果背道而驰,让人觉得“ETC新政”名不符实。由此很多人觉得“被套路”了,这对政府的公信力构成了严峻的。

以上三个词大体能够体现此次高速公路ETC新政的表现,细究之下可以发现政策的实施与执行严重背离了政策的初衷。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好心办坏事”的状况?

其实都是“先污染后治理”的施政思维在作祟。对于一项全国性涉及面广的政策,事先没有周详的调研与问题的预判,同时过渡期内没有全国性的普及教育,出现问题之后也是手忙脚乱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解释和解决问题。

这已经不能用能力不足来解释,而是懒政惰政,是很严重的态度问题。可以预见未来等问题都暴露的差不多了,才会集中“补课”来修补“跃进式”的政策实施,这不就是典型的“先污染后治理”模式吗?

“先污染后治理”危害大要杜绝

在环保领域“先污染后治理”模式已经被摒弃,同样在交通领域这种过时不合时宜的施政思维也要摒弃。此种思维会造成施政初期的混乱,具体到交通领域就是程序复杂化与车辆通行效率的下降。

同时也给社会带来诸多试错成本,最直接的就是部分车辆通行费被多收,同时内部混乱也会导致收费站的效率下降增加时间成本与用工成本。混乱与成本的增加会都会导致民众的不满。

如今信息传播发达迅捷,很难想象一项影响范围如此之广的政策会出现如此多的纰漏。管中窥豹就能知道如今施政部门的能力与政府高层之间先进理念的脱节。能力与可以通过培训与技术手段加以改进,但施政思维的改变却非一朝一夕能够达成。

面对巨量的人口与复杂的国情,坚决摒弃“先污染后治理”模式是一方面,如果还是奉行管制思维,凡是“我行我素”去制定政策与施行政策脱节就是避免不了的情况。

让利益攸关的社会大众参与到政策制定与决策中来是与时俱进和必要的,就拿这次“高速ETC新政”来说。如果事前举行听证会,邀请卡车司机等群体进行讨论,具体听取被人的顾虑与建议,相信如今很多状况就不会发生。

如果政策制定之后过渡期内能与社会大众进行政策解释与沟通,相信今日也不会有那么多“被套路”的不信任言论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