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的工作意味着你人生的下限,这其中包括年终奖的25万,反而忽悠大家把过河的桥拆了

育儿 2020-01-19 13:27 阅读:66

职场就像围城,我们每一个职场人总是以“墙外”的视角羡慕着“墙内”的世界,而也许你的生活也出现在别人的梦中。

最近,武汉某国企员工在某职场社区晒出自己在2019年的年终收入。据该职场人描述。自己是国内某985高校毕业的硕士,至今工作已经9年。

全年工资收入到手为43万(这其中包括年终奖的25万)年底自己提取了12万的公积金,再加上炒股翻倍赚了的16万,19年全年收入还是比较可观的,基本还清了负债。

对于为何这么拼,该职场人说到。因为家庭条件并不好,从小什么事都是靠自己,所以买房买车这些也都是靠自己。

如今33岁,到了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纪,能够无债一身轻,也算是知足了。这样的“炫耀”也是让很多还无力买房的网友羡慕在国企的工作状态。

对于“稳定工作”

你的误会有多深?

在爹妈这辈人眼里,稳定的工作就是好工作,代表有“师医公”—老师、医生、国企及央企员工。

但毒鸡汤告诉我们,年轻就是折腾、就是要把自己累得半死、就是要瞧不上当下油腻的“社会人”而去成为远方晒谷子的李子柒,这才是热血青春啊。

毒鸡汤画了一幅世外桃源,却没告诉我们路线和入口,反而忽悠大家把过河的桥拆了。

而且说得好像稳定的工作轻松得很似的—进国企央企你有人脉么?有学历吗?考得上吗?

说实话,作为一个经常加班到半夜的社畜,其实,“稳定工作”的好,我是很羡慕的。

工资也许每月三四千不多,但它能按时到你账户里,这意味着你不太会为衣食住行这些基本的事头疼。

也许职业发展一眼望得到头,但这也意味着人家不会担心突然被裁。

以上只是冰山一角。我发现,当我自我感觉良好在CBD吃着五十元一顿的快餐时,我那位干着稳定工作的朋友五元钱就能搞定一日三餐:

当我们996赚着年薪二三十万(少数人)还在为首付发愁时,人家单位内部价分房了,白菜价分了一套通州的房子:

转手卖掉再添补一些,北京朝阳区一套非学区的小户型有了。

当我们努力爬到了层,还是会为了请几天假战战兢兢、怕休完产假就被踢走时,人家单位有一年的假批给你让你学习,回来还是单位的好员工:

知某乎网友总结的好:“稳定的工作意味着你人生的下限,有了托底”我们为什么要以这样的“稳定”为耻呢?

那些热血沸腾的工作

到底是为什么让我们沸腾?

事实上,一个月到手几千块、被同事挤兑、被老板吊打是多数职场人的常态,与工作稳定与否无关。

当我们用跌宕起伏的轨迹去追求“梦想中的工作”时,就不会被同事挤兑、做的工作不会“没有技术含量”不会日常被老板吊打吗?

实际上,他们时刻都要为这个月能不能赚到足够的生活费计算、为了五斗米什么活儿都要接、随时随地都在找素材、把身边的人和事当“病例”分析。

现在被称为“绘本天后”的高木直子,当年初到东京时,五年半的时间里一个人住在十来平米的小房子里。

困难的时候一天打两份工,早上六点起床,晚上11点多才回去,只有打工空隙才被用来画插画追寻梦想。成功的路也许有很多条,但一定是最难走的那条路。

举例二:智商超群、运筹帷幄的科研工:想象中,他们是站在人类智慧金字塔顶尖的人,穿着实验服在实验室里操控者先进仪器、在纸笔和键盘中解开宇宙和大脑秘密,看上去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我作为一名科研工的家属,十年来看着一批批在科研道路上前仆后继的博士、教授,是时候揭穿一下真相了。

仪器是先进的、智商可能也不低,但和运筹帷幄实在差着十万八千里。

大家80%的时间都在为错误和不知道买单,很多工作可能是无效的,有人投入一辈子研究的课题到头来可能什么都不是。

就像《生活大》里那个被开除的昆虫学教授,人们不会为他发的论文欢呼,只会为他离开后谁用他的办公室“动武”这可能是他一生中唯一引起轰动的时刻。

“一将功成万骨枯”常被用来形容政治家的职业风险,放在科研工身上完全适用。

马云曾说过,创业就是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会很美好。

但绝大多数人都死在明天晚上,却见不到后天的太阳。 梦想的颜色在实现后才是美轮美奂,之前都是灰暗无边的。

做着一份稳定的工作

怎样才能突破自己?

稳定的工作有温水煮青蛙的嫌疑,但如果你没有一颗锐意进取的心,做那些看上去很燃的工作,也不过是投机取巧混日子。

稳定的工作≠无作为≠没本事

稳定也可去学习、进步,没人逼着你不让你学。

稳定的工作≠死板的生活≠没有波澜的人生

有人为风险兜底,你才能更安心去做想做的“不靠谱”的事,一劳永定的人生从来不是稳定工作害的,而是自己不愿意去给生活调色。

想要突破现状成就自己,最关键的是两点:

寻找适合自己的方向

持续投资自己,坚持刻意练习

那么,怎么寻找方向?又怎么投资自己呢?首先要寻找自己的方向。两种常见的方法:

职业规划里的定位方法

卡位市场缺口

职业规划里的定位技法,从个体自身出发,可以根据你的性格、兴趣、现有的知识技能、想做的事情、羡慕的职业人士等,找到你的方向。

比如发现你的天赋、做自己想做的工作、如何快速定位自己热爱的工作、凭兴趣求职80%会失败,为什么、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

职业定位方法而有效,少数人能够通过自我分析找到方向,多数人需要在他人陪伴下共同分析(我乐意干这事儿,到在搜索我的名字“人力吐槽君”可以找到我)

但不管自我分析还是在他人帮助下共同分析,操作起来都比较复杂一些。如果你讨厌这种方式,可以采用卡位市场缺口这种方法。

所谓卡位市场缺口,就是找到某个领域要快速发展必不可少的知识、技能、工具、产品、服务等,把它们作为自己的方向。

比如几年前 Google 刚收购 Android 时,就有人预见到 Android 需求将会爆发,果断学习 Android 。

比如前几年自媒体很火,有一家公司就做了帮助自媒体和变现的工具小鹅通;再比如微课刚兴起时,就有家公司做了一个产品叫千聊。

当你看到一个热点起来,就可以反过来想,这个热点要放大,它需要什么技能、工具、产品、服务?我可以不可以提前去卡位?如果你找到这样的方向,很可能就抓住了突破的机会。

比如现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被炒得很热,那你是不是可以马上做好准备,进入这个领域呢?比如这两年知识经济火热,里面是不是有机会呢?

持续投资自己

持续刻意练习

找到方向后,剩下的事情,就是干、干、干。只有你真正行动起来,才可能改变自己,把自己打造成有价值的资源。

把你的时间、精力,向你选定的方向上倾斜。不但要闻鸡起舞,披星戴月,还要学会设定目标、制定计划、执行计划,让自己每天都有事情做,每周都能有看得见的进步。

把你有限的金钱,向你选定的方向上倾斜。买书、买设备、买课、买别人的时间,千万别在穷的时候舍不得花钱,越穷越要想办法花钱。

比如,我认识的一位HRD,工作中接触了劳资汇,报考了劳动关系师,最后和朋友合资创办了一家小的公司,现在除了做猎头工作,还利用自己的人脉资源,帮助企业做裁员瘦身。

除此之外,你还要懂得怎样的练习是有效的:

把每一次实践都当做一次,都设定超越自己当下能力一点点的目标,努力去实现,实现之后还要看看自己哪些地方可以改善、哪些经验可以固化,再设定新的目标。

这样的练习才符合刻意练习的理论,才能有效提高自己。

一旦你通过投资自己和持续地刻意练习让自己有价值,就可以顺理成章地变现自己的价值。比如郭天祥,承接项目,创建公司;比如李叫兽,创立公司,加盟百度成为副。

你拥有了价值,你成了稀缺的资源,变现就是自然而然会发生的事—因为,任何时候,任何企业,都需要能够真正解决问题的人。

稳定的从来不是工作或环境,而是一个人的核心竞争力,是你放之四海而皆能养活自己的立身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