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父不尽子房,能够留下来的无一不是经典,道尽现实,表现了古代老百姓的心酸

健康 2020-01-21 00:06 阅读:80

中华文化传承了5000年之久,在这漫长的历史中,先辈们给后人留下了无数的精神宝藏,这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比拟的。而在经历了时间的长河之后,能够留下来的无一不是经典,比如说我们国家的戏曲文化,诗词文化,书法文化等等,都让其他国家感到望尘莫及,时至今日,这些文化还是一代又一代的继续影响着我们的后人。

上面所说的这些文化都是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比较雅的一部分,既然讲究雅俗共赏,那么我们也应该了解一些比较俗的文化,比如说俗语。所以并不是被记录在册的,而是有寻常的百姓口口相传流传下来的,这是属于劳动人民的智慧,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在生活中方方面面的智慧的结晶。虽然有些俗语经过漫长的时间后有很多都已经不适合现代社会,但是绝大多数的俗语其实还是很有道理的。

比如这句“父不进子房”在第一眼看到这句俗语的时候,可能很多朋友都会觉得实在是荒谬,父亲给了儿子生命,为什么父亲就不能进儿子的房间呢?但是大家仔细想一下,当儿子还小的时候,父亲进儿子的房间自然是没什么问题,因为孩子还离不开父母需要父母的照料,所以说这句俗语说的是儿子长大之后。但是儿子又不是女儿,父亲确实和女儿要有该有的避讳,但是也不至于不能进房间,尤其是儿子更是完全没必要啊!

但是如果大家认真思考一下这句俗语,就会发现老的智慧真的是非常了不起。当孩子慢慢长大之后,性格都会慢慢变得敏感,尤其是进入到青春期之后,更是有许多自己的小秘密,如果这个时候父亲还是随意到儿子的房间,那么孩子也无法在父亲那里感受到对自己的尊重,孩子很容易因此变得更加叛逆。尤其是当儿子结婚以后,这个事情就更是需要注意的了,毕竟儿子的房间还会有儿媳妇的存在,不进儿子房间也是为了避免一些没必要的尴尬。

相比于这句“父不尽子房”这句俗语的下一句则更加现实,表现了古代老百姓的心酸,那就是“官不入民宅”古代社会跟现如今有很大的差别,那时是封建社会,等级是非常森严的,老百姓的地位绝对是最下面的,尤其是很多官兵和百姓之间也存在着种种问题,所以如果官员到百姓的家中,就会让百姓感到非常惶恐,难会担心自己是不是犯了什么错误。

实际上就算是在现如今的社会,这样的问题也依旧存在,虽然说现在提倡的是人人平等,但是如果真的家中来了一位高官的话,那么也是会感到非常惶恐不安的,毕竟人与人之间的身份差距就摆在那,假装看不见也是不可能的,还是会选择笑脸相对热情相迎。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只要有人就会存在,古人早就看透了这一点,所以留下这句俗语,大家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