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发现宋朝皇室陵墓,出土大量衣物,揭开了南宋人的时尚审美观

历史 2019-12-26 11:16 阅读:68

中国历史悠久,在漫长的岁月中,经历了许多次的朝代变更,而人们的生活方式、生活理念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而最近的一次大转变,便是人们从封建社会时期,进入了现代社会。那么这就意味着,如今的我们和祖先们的生活方式早已经不同。

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有些人便开始好奇古人们是如何生活的?他们喜欢什么?而他们的审美又是如何?当宋太祖七世孙赵伯澐陵墓于杭州现身之时,人们发现了大批的衣物,并开始知道了南宋人的审美。

历史上关于赵伯澐的记载很少,仅南宋《嘉定赤城志》卷三“桥梁”提及他曾主修黄岩五洞桥(现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孝友桥在(黄岩)县西一里,修六十丈,广三丈,跨大江别浦…。庆元二年圯于水,县人赵伯澐纠合重建,筑为五洞,桥面亦五折,取道当中,坎两旁以窍水,翼栏其上,视旧功十倍焉,今但呼西桥。”

赵伯澐墓是一个距今800多年的南宋古墓,也就是南宋的绍兴年间。赵伯澐墓是赵伯澐和妻子李氏的合葬墓,也是浙江省境内保存比较完好的墓之一。考古人员对赵伯澐墓进行挖掘之后,从墓地之中清理出了整整六十六件文物,其中还包括了大量的丝绸文物。

经专家初步鉴定,这些出土的文物服饰形制丰富,涵盖了衣、裤、袜、鞋、靴、饰品等,并且纹饰题材多样,包含双蝶串枝、练鹊穿花、云鹤莲花等。同时出土文物织物品种齐全,有绢、罗、纱、縠、绫、绵绸、刺绣等品种,堪称“宋服之冠”

通过这些丝绸衣物进行研究,人们可以还原南宋赵氏宗室成员当时的礼仪性服饰及日常穿着,具有古代服装文化的研究价值。同时,这些丝绸制品的制作工艺是比较精良的,可以反映出南宋时期丝织、提花等古代高超的手工艺技术,体现南宋手工业的发达,具有纺织技术的研究价值。此外,丝绸制品的文物的纹样设计蕴含典型的南宋风物,如双蝶串枝、练鹊穿花、云鹤莲花等吉祥纹样具有较高的艺术审美价值,折射出当时社会的审美取向。

同时,这66件文物呈现出了浙江从丝绸之源走向丝绸之府的历史轨迹。其中,最具特色的四经绞罗是五代绍兴地区越罗的延续,具有中国经济史的研究价值。

除了文物服饰之外,在赵伯澐的随葬品中还出现了一件公元940年的祭天之物,为南唐物品,有很大的研究价值。

由此不难看出,每一座保存完好的古墓,都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是我们了解古人生活的重要方式。

参考资料:《嘉定赤城志》《浙江黄岩南宋古墓清理文物66件 墓主为赵匡胤七世孙》

本文相关词条概念解析:

衣物

衣物(亦称为服装、衣服、衣着)是服装和服饰的代名词。指衣服与日用器物。最广义的定义,除了指躯干与四肢的遮蔽物之外,还包括了手部(手套)、脚部(鞋子、凉鞋、靴子)与头部(帽子)的遮蔽物和装饰物。

审美观

审美观是一个人用什么样的审美观点、抱什么样的审美态度和运用什么样的审美方法对自然景观、社会生活、文学艺术和人生进行审美活动的总称,是一个人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的集中表现。以善为美的具体内涵是重教化、尚伦理。以美为美的具体内涵是求本色、超自然。以真为美的具体内涵是重科学、尚真诚。以达到美化社会、美化生活、美化心灵的目的。

延伸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