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帆,美国应该反思自己的知识产权保护状况

商业 2020-01-26 20:25 阅读:48

1月18日,德国内政部长泽霍费尔(Horst Seehofer)明确反对排除中国电信设备供应商华参与德国5G移动网络扩建;1月21日,英国《金融时报》发了篇评论:美国应该反思自己的知识产权保护状况。

泽霍费尔强调,他反对全球范围的、笼统的贸易限制。如果排除中国的供应商,德国的网络扩建计划将被推迟多年。而此前多次表示,德国这样的开放国家,不应将华为这样的个别公司拒之门外,而且没有华为,德国5G网络建设也会受到威胁。

我们知道,美国一直在用知识产权大棒打压华为和中国其他企业。美国曾经是全世界首屈一指的科技创新者,而中国则被其称为“复制者”但是,《金融时报》的社论说,两者的角色,正在发生改变。

2020年国际贸易领域的第一件大事,中美签署第一阶段经贸协议,也许就证明了这一点。

在这个协议中,特朗普最引以为豪就是,中国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特朗普甚至吹嘘这是中国作出的一个重大让步。就是因为这一条,也引起了中国网民的热烈讨论,还有人称之为“不平等条约”

然而,《金融时报》认为,“实际上,该协议只是将中国过去两年已在做出的改革—比如加强对知识产权案件的审判权等—重新打包了一下。”中国主动改革,怎么能说是让步呢?

中国一直在加强专利保护,从历史发展角度来看,这一点都不奇怪。各国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都会做这件事,毕竟它们会有越来越多自己的专利要保护。自2000年以来中国向外国人支付的知识产权费用平均每年以20%的速度增长。《金融时报》认为,在法律制度层面,中国实际上已是相当好的保护创新国家。

这个判断是有数据支撑的。据报道,中国整体研发强度2017年提高到2.12%,超过英国和欧盟28国的平均水平;产业体系和产业配套不断完善,创新成果应用效率不断提升。通过“互联网+”对侵权行为进行实时监测,建设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以实现快速维权,恶意侵犯商标专用权最高可被处以五倍的赔偿,专利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加紧建立。近年来,中国以前所未有的力度保护知识产权,极大激发了创新活力:专利申请量连续多年世界第一,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1.5件,知识产权质量稳步提升。

有英国媒体报道,由于中国的审理公正透明,越来越多外国企业之间发生的知识产权纠纷选择在中国处理。美国媒体报道则称,中国已经成为跨国企业之间发起知识产权诉讼的“优选地”“在中国打官司比在美国更节省时间和成本”在过去5年中,国外来华申请发明专利和商标数量分别达到了65万件和84万件,年均增长分别为3.1%和10.3%。

反观美国,似乎正朝相反的方向发展。在政府第二届任期,美国专利制度经过修改后,变得更加有利于科技巨头,而不是规模较小的企业。我们知道,很多中小企业才是创新的源泉,不保护它们,无疑是在扼杀创新。

与此同时,当一些中小企业的知识产权被科技巨头侵犯时,由于请不起大律师(科技巨头们则拥有美国最强大的律师团队)而败诉,它们也有可能在等待法律纠纷解决的过程中破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