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蛮腰一小时接了六次闪电科学防雷释疑众忧 小蛮腰:我可以

快报 2024-04-23 15:01 阅读:28

广州近日遭遇持续性强降雨与雷暴大风天气。4月20日晚,一段展现广州塔在一小时内连续遭受六次闪电“暴击”的视频在网络引发热议,部分公众担忧广州塔的安全状况。然而,实际上广州塔具备主动“接闪”功能,可将雷电迅速导入大地,有效保护自身结构、内部设备及人员安全,并降低周边建筑遭受雷击的风险。

小蛮腰一小时接了六次闪电科学防雷释疑众忧 小蛮腰:我可以

掩入云端的广州塔。图源广州塔官方

那么,为何广州塔会频频接闪?关象石表示,“广州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于南亚热带湿润季风区,热量和水汽充沛、雷雨多且季节长,接闪次数多是自然的。”

广东省雷电监测网统计数据显示,广州塔所处区域年平均雷击大地密度高达29次/(年·平方公里),属于强雷暴区。广州塔总高度600米,而产生雷电的积雨云层的高度是500米至800米,在雷雨天气里,广州塔上端正好位于雷云内部,加上尖端放电效应,广州塔在积雨云到来时,频繁“接闪”就不可避免。

另一方面,这次广州塔接闪频繁也与近期广州的强对流天气有关。记者从中国气象局了解到,19日至20日14时,广东全省各级气象部门发布暴雨预警信号235站次,其中红色25站次,发布雷雨大风预警信号189站次。今明两天,广东中南部等地还将有8-10级雷暴大风或冰雹天气。

顶腰底均有防雷设计

有了顶部的引雷针,再加上腰部和底部的防护装置,广州塔的一共拥有三重防雷保护。根据广州塔公开宣传资料,早在建筑设计阶段,广州塔就委托广州市防雷设施检测所对闪电雷击风险作了评估,并请防雷专家专门制定了一整套防雷保护措施。

广州塔防雷系统设计师、广州市设计院高级工程师林佩仰曾在采访中表示,由于广州塔塔身较高且顶部带有天线桅杆,从云层直接打到天线桅杆的直击雷是防雷首先要考虑的对象。

为此,设计师在天线桅杆上专门安置了防雷接闪装置,并在塔身顶部设计了避雷网格,由它和塔身金属钢外筒、塔底的接地网格共同组成雷电的传导线路。一旦发生直击雷电,云层传来的电流可以顺着天线桅杆传导到避雷网格,再沿着塔身金属钢外筒、塔底的接地网格传到地下,不对塔身造成伤害。

除了塔顶可能遭遇直击雷,高层建筑可能会发生侧击。关象石表示,越高的建筑物遭到侧击的概率越大。2020年4月13日,有目击者见到东方明珠顶部燃烧得像一支火柴。起火原因正是强雷侧击打中了塔顶发射天线,引起天线外罩燃烧。

考虑到侧面也可能被侧击雷击中,广州塔塔身的各楼层金属栏杆、金属门窗和玻璃幕墙等都直接跟塔身的防雷装置联结,且联结点不少于两处,确保侧击雷带来的电流也可以顺着防雷装置被引到地面。

在结构设计上,广州塔也充分考虑了防雷击的需求。塔身采用了钢筋混凝土和钢材的混合结构,这种结构不仅坚固耐用,而且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广州塔利用塔顶的钢结构(引雷针)作为接闪杆;塔身的结构钢筋(垂直钢筋数不胜数)作为可利用的自然引下线;塔基内的钢筋网作为自然接地体,既安全可靠,又经济合理,这是完全符合国家和国际防护标准的,并且有很大的裕度。”关象石表示。

同时,广州塔还建设了雷电预警系统设备,用于监测广州塔附近雷暴云产生的大气电场,以及云间闪电和云对地闪电的发生原因,结合大气电场预警指标对广州塔塔顶户外游玩空间进行预警。当监测到雷电天气可能发生时,系统会自动启动防雷措施,如关闭部分设备、引导游客撤离等,以减少雷击带来的损失。

广州塔到底能承受多大雷击?

我们知道,闪电发生的电流通常可达上万安培,有的超级闪电的功率甚至可达几十几百亿千瓦,比三峡水电站同时间的能量释放高出百千倍。那么广州塔的这些防雷设计到底能承受多大的雷击?

对此,林佩仰曾直言:广州塔的防雷设计已经超过了现有建筑防雷技术标准的要求,部分设备的防雷能力甚至达到了军火仓库的程度。

“不用担心是否能承受多大和多少次的多重雷击。”关象石也坦言,“从外部防雷(又称直击雷防护)角度看,广州塔应该是安全可靠的,但是要特别注意‘二次雷’,即雷击电磁脉冲(LEMP)对电气和电子系统的损害。”

资料显示,雷击电磁脉冲是地闪回击过程产生的瞬时电磁场及其强大闪电流。建筑物内通常敷设着各种电源线、信号线和金属管道(如供水管、供热管和供气管等),这些线路和管道常常会在建筑物内的不同空间构成环路。当建筑物遭受雷击时,雷电流沿建筑物防雷装置中各分支导体入地,流过分支导体的雷电流会在建筑物内部空间产生暂态脉冲电磁场。过强的LEMP对建筑物、人身和各种电气设备及管线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