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熊猫还珍贵的中国神鸟被日本视为天皇的象征, 全世界一度仅剩七只

快报 2020-01-03 21:16 阅读:62

个共同生存的机会。

飞翔的朱雀

2015年,江西海昏侯墓发掘工作迎来高潮,在墓主,汉朝废帝刘贺的棺材内板上发现了一个神秘的标志:

这看起来似乎是一头飞翔的红色神鸟,却极具超现实主义的画风

一瞬间,这竟然让人想起了1939年在秘鲁纳斯卡荒原发现的神秘地面绘画

那里面也有两千年前绘制的飞鸟形象,与海昏侯墓中的神鸟迥然不同,又存在着某种布局上的神似。

有人会说,南美那只鸟,是只有飞行员从空中才能看清,长达一百二十二米的巨型怪物,海昏侯棺材板里面那只鸟呢,跟iPhone手机大小差不多,就算神似也不应该有什么关系吧?

也不好说啊,您仔细想想,纳斯卡的怪鸟地面上根本感觉不到,只有飞在空中才能看明白,海昏侯墓的那只神鸟则藏在棺材里面,显然设计上就都不是给人看的,同样属于神秘主义的作品。如果再结合传统文化一想,这种相似甚至会让人感到恐惧。

这是因为海昏侯棺木上的神鸟,被认为是朱雀(也有学者说是朱鸟,但按照《礼记》朱雀就是朱鸟)

朱雀

中国古代的神话中,朱雀是掌管南方的神鸟。中国古代强调天人感应,天文学家在天空上用星座画了地图,认为最核心的区域是三垣,即象征皇帝的紫微垣,象征官员的太微垣和象征百姓的天市垣,在它们外面则是四七共二十八个星群组成的“四象”二十八个星群即二十八宿,每个方向有七宿,分别由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种神兽掌管。

朱雀掌管南方七宿,海昏侯死于南昌,当时属于汉朝南部地区,棺木上绘有朱雀,可能代表王侯出行时朱雀在前的传说,也可能是向这南方的天上神鸟表示敬意,在先秦朱雀被认为能接引死者灵魂上升于天。

汉朝瓦当上的朱雀

天地对应,朱雀掌管南方,最南到哪里?

南美洲的纳斯卡,够南的吧?

思之令人冷汗直冒,如果中国古人四象的边界已经囊括了南美洲,那四象更外面的六合八荒,是不是已经超过了地球的范围?

这种想象虽然宏大,但从历史学上看是不大靠谱的。这是因为按照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在诸多古典文明中,南美洲是人类创造的一个独立的文明,它甚至与中美洲以北的文明都没有交流。但它的确很,比如说,世界共有二十三种主要动物被人类驯化,绝大多数驯化都发生在欧亚大陆,只有一种不是,那就是南美洲的羊驼。

经常有一万头这样的生物在你心中跑过

尽管是一对二十二,人家毕竟有自己独到之处对不对?假如人类进化中欧亚大陆突然陆沉,那什么四大发明、工业就都得指靠南美了,因为别的地方都不具备它这种发展出一个历史的独立性。

当然,如果真是那样,人类发展史会变得更加漫长。

因为欧亚大陆是一个面积广阔的横向大陆,同纬度不同地区间气候较为一致,所以一种粮食作物或驯化动物很容易从一个地区传播到另一个地区,而在不同地区安营扎寨,于是一个个次生文明开始多元化地发展,这种易于传播性和多样性大大加快了人类发展进程而。

南美洲是一个纵向大陆,同样一种粮食作物,在纬度不同的地区种植结果很不一样,难以进行推广,只能在本地区慢慢发展。

说这些话显然是跑题了。真正要说的是海昏侯的朱雀和纳斯卡的怪鸟应该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它们的神似而形不似正说明人类文明发展的异曲同工。

纳斯卡的怪鸟,后来被学者认为其原型是安第斯山的秃鹫。

这是一种翼展超过三米的巨鸟,也被称作“安第斯神鹰”是世界上最大的鸟类

那么,中国的朱雀,有没有自己的原型呢?

而朱雀位置在南,原型或与越人的图腾凤凰有关,五行中南方属火,火一般用朱红色代指,故此掌管这一方的神鸟的名“朱雀”

中国邮政发行的两张邮票,一张是时代的玉凤,一张是中山靖王刘胜墓中的朱雀衔环杯,可见两种神鸟还是有些区别的。

凤凰更强调其修长的尾部,其尾部和翼部都有精美的花纹,显示其原型的这两个部位可能有多彩的羽毛,与孔雀和雉鸡更为接近。

而朱雀强调其有强健的双腿,但又能飞,显示它可能是一种大型涉禽;朱雀的造型中有单足独立的形态,也很像大型涉禽缩起一条腿站立水中的形象。

被我国古代奉为仙鹤的丹顶鹤,便是这样的大型涉禽,但它肯定不是朱雀的原型

这是因为根据我国古典文化,朱雀的原型应该具备几个特别之处—

第一,它应该生活在南方,但能见于中原地带,推测是一种候鸟,人们见其从南飞来,故此将其定位为南方神鸟。

第二,它应该是一种以红色为主要颜色的大型涉禽,而且较为美丽,否则难当朱雀之名。

第三,它应该与火有一些联想,因为南方属火,凤凰也有浴火之说,与它关系密切的朱雀,也应该有一些有关的暗示。

条件似乎苛刻,但还真有一种大鸟,似乎正好符合这些要求。

这便是我国特产的“鸟种大熊猫”—朱鹮

今天仅在我国生存的朱鹮,正是一种以红色为基调的美丽大鸟

朱鹮

朱鹮,是特有大型涉禽,曾广泛分布于中国、等地,以优美典雅著称,尤其在被视为皇室的象征,备受瞩目。其越冬分布区在台湾、福建、浙江等地,而夏季则飞回北方。所以,古代中原人把它视作南方的代表是可能的。

同时,它还真和“火”有些联系—朱鹮在繁殖季节身上会出现酷似烧焦的灰黑色,而且不是羽毛本色,可以洗掉,就像沾了灰烬一样。

百思不解之下,科学家们通过近距离观察揭开了这个谜—原来朱鹮到了繁殖期颈部有一块皮肤会分泌灰黑色的粉末,抖落到身体上便形成了“火里逃生”的艺术效果。

仿佛经历“火焚”的朱鹮

如此说来,如果说朱鹮是朱雀的原型或其原型之一,有一定的可信性。

然而,这里面也有一点奇怪的地方,那就是今天的朱鹮是一种留鸟,而不是一种候鸟。

这其中,还有一个令人叹息的故事。

朱鹮曾经数量甚多,且其并不怕人,经常到稻田中啄食螺蛳、蛙类为食,人类也将其视为瑞鸟。但随着人类进入现代农业社会,朱鹮的数量却骤然减少。

1964年,在最后一次于野外见到朱鹮之后,这种曾广泛分布的大鸟便消失了踪迹,以至于人们将其列入灭绝动物的名单。

对于朱鹮的灭绝,人们曾百思不得其解,比如,因为喜欢这种动物,古代竟然有射杀朱鹮或丹顶鹤者处死的严酷法令,但朱鹮依然越来越少,乃至绝灭,这是为什么啊?

就在人们惋惜之时,1982年,中国的科学家经过长期跟踪,终于在陕西洋县发现了一群野生朱鹮,这七只朱鹮,成了其种群得以繁衍的根苗。

这个迅速传遍了世界,如获至宝的科学家们是何等狂喜,可想而知。这七只朱鹮立即获得了最高的保护。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如今,陕西的野生朱鹮群已经恢复到一千多只,曾经被认为消失了的神鸟“朱雀”终于复活了。

根据科学家从基因角度判断,一万年前猎豹也曾濒临灭绝,所有今天的猎豹都来自于当时一个的家庭,不料朱鹮也经历了这样的故事

那么,为什么陕西洋县的朱鹮得以呢?经过科学研究,人们终于揭开了这个秘密—原来,朱鹮的灭绝,与大型乔木的消失、气候的变迁都有关系,但最主要的因素,是农业走向现代化之后,大量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使田间的螺、蚌、虫等生物大大减少,者也往往积蓄有致命的毒素。于是,以它们为食的朱鹮便难以避免地受到影响而大量死亡或绝育,最终灭亡。

然而,陕西洋县的朱鹮是幸运的,当地还在实行比较传统的农耕方式,而且自然环境较为完好,因此为朱鹮保住了一个栖息的园地。更重要的是,由于当地气候冬季也较为温暖,这些朱鹮偏巧是不迁徙的,也就是说,已经从候鸟变成了留鸟,这成为它们的关键。

如果它们是候鸟,无论当地条件多好,它们在迁徙途中难免要觅食,便难免遇到其它朱鹮同样的命运。作为留鸟,它们不迁徙,也就没有这个问题了。结果,因为反常规的生活方式,它们反而避开了灭顶之灾。

对朱鹮来说,这是一个幸运的故事,然而,却折射出了无数野生动物,在人类文明面前的脆弱和无奈。

也许,我们人类真的应该做点儿什么,因为,只有我们,才能在这个地球上,为它们提供一个共同生存的机会。

这个它们,不是神鸟朱雀,只是和我们曾千年万年共同生活在这里的朱鹮和其它的野生动物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