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人心里印度教是永恒的

快报 2020-01-25 13:48 阅读:79

印度教把印度人分成了不同等级,让人心甘情愿的接受现实的苦难,不思反抗,这是导致印度文明衰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1975年的印度是贫穷脏乱的,到处都是残破的泥墙、饥饿的人和牲畜、还有遍地都是。但是对于身在其中的印度人来说,这些外在的东西都不重要,因为他们有信仰和寄托,印度人心里印度教是永恒的,哪怕它曾经被和亵渎,那印度教是怎样的一种体系呢?

第一个关键词:种姓。

它是古印度的一种世袭的社会等级制度,涵盖印度社会绝大多数的群体,是传统印度最重要的制度和规范。种姓制度把人分为4个等级,有明显的高低贵贱之分,其中婆罗门是最高等级,主要身份是僧侣和学者,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是另外三个等级,除了这四大种姓之外还有大量的最底层的人被称为不可接触的阶层,他们的社会地位最低也最受歧视。虽然在印度独立之后种姓制度被废除了,但是在实际的社会生活当中,种姓仍然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在印度教的社会秩序中,种姓可以说是一种古老深层的社会暴力。

第二个关键词:业。

这个概念大概类似于佛教里的业障,对印度教的信徒来说,眼前的苦难都是为前世的所作所为来还债的,所以一切都是公平的,要品味和接受这种困难,在他们心里印度教是永恒的,生生不息,以前被打败被毁灭都不值得恐惧,都可以淡然处之,这样就能达成内心的稳固获得不受打扰的安宁。

第三个关键词:苦行。

印度教认为,实行苦行是非常重要的自我修炼的方法,它可以使人解脱拜托轮回之苦。常有苦行僧蓬头垢面、衣衫褴褛,带着象征湿婆神的三叉杖,边走边吟诵古经。苦行僧必须忍受常人认为是痛苦的事,如长期断食甚至断水、躺在布满钉子的床上、行走在火热的木炭上、喝尿、忍酷热严寒等事情,来锻炼忍耐力和离欲。

经过数千年的印度教思想和制度的洗脑,印度人安于现状,乐于接受现实的苦难,并将其看做苦行修炼,他们不怕死亡,只注重轮回和来生,祈求来生能够生到好的种姓家中。

这种奇异的民族性,让“种姓”这种极为不公平的社会制度,没有受到反抗,安然度过了几千年。印度教没有带来人与人之间的契约精神,也没有带来国家的概念。它只是强调退隐的哲学思想,让人们缺乏应对的能力,遏制了文明的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