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冻人蔡磊激动试用人工喉,到底是个什么?

快报 2023-11-15 13:39 阅读:20

电影《攻壳机动队》剧照,女主角在接受机械改造2019年,人类史上第一个真正的赛博格(电子人)诞生它叫彼得2.0,由一个“外挂大脑”和“机械肉体”组成它的本体,彼得·斯科特-摩根今年64岁,是一位来自英国的机器人科学家。

2017年,他被确诊患有运动神经元病(MND),也就是大家熟知的“渐冻人”,医生认为,他活不过两年。

彼得用高科技设备维持基本生理需求

彼得2.0的虚拟形象不信邪的彼得利用他对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的了解,对自身进行了改造不仅将身上所有因病萎缩的器官都替换成了机械装置,还创造出了一个外挂大脑和虚拟形象,帮助自己和外界进行交流两年后,彼得非但没死,还进化成了彼得2.0,。

他的生命形态得以延续,甚至“永生”。

彼得和彼得2.02021年,彼得将自己的经历书写下来,并首次在中国大陆出版。一条用邮件采访到了他,聊了聊他传奇的一生,和对人类未来的展望。撰文 鲁雨涵 责编 倪楚娇

彼得和家人近照收到彼得的邮件回复,距离我们发出采访提纲,过了将近一个月准确地说,人们所熟悉的彼得已经“消失”了这份长达16页的文字回复,其实是彼得2.0回答的谈起自己的身份,彼得很严谨他会不厌其烦地纠正和强调,他不是机器人(robot),而是赛博格(cyborg)。

机器人是机器,但配上了像人一样的神经系统而赛博格是给人的神经系统加上机器配件,人脑进行思考,其他生理部件则机械化简单说,就是人类和机器的融合体这一充满未来感,通常出现在科幻小说和超级英雄电影里的概念,在彼得身上成为了现实。

彼得接受媒体采访截图2017年,彼得被确诊为“渐冻症”人们把它称为“世界上最残忍的疾病”,斯蒂芬·霍金患的就是这种病,折磨了他55年,直到去世患病的人因为肌肉萎缩,会陆续失去行走、吞咽、排泄和呼吸的能力,超过一半的病人会在患病后2年内去世。

每一年投入在药物研究上的钱数不胜数接受我们的采访时,彼得已经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他全身上下只剩下眼睛、耳朵和大脑还在运作他终日躺在床上,靠机械设备维持基本的生理需求每天醒来之后和入睡之前,都有人为他进行必要的身体检查和“维护”。

他不能说话和移动,没有味觉和嗅觉,唯独保留了敏感的触觉,“我能感受到身上痒,但是我挠不到。”另一方面,彼得2.0则十分繁忙,它每个星期要工作60个小时,准备演讲、接受采访、处理基金会的业务……

刚做完“四重造口术”的彼得彼得也会对实体的世界感到向往出版社的编辑和他接洽时,大多用邮件交流有一次,彼得提出想看看编辑的照片,他想知道一直和他对话的这个人,在现实里长什么样我们在发给彼得的采访提纲里,也附上了向他问好的照片,他高兴地回复说:“谢谢你可爱的照片,这让我很开心(It made my day)!”。

他乐观得有些不可思议,长长的文字回复里,字里行间都透露着积极和喜悦。“我想象自己在一个奢华的按摩会所里,每天都可以心安理得地躺着不动,还有比这更棒的事吗?”毕竟对他来说,还活着,就已经是奇迹了。

生病前的彼得2017年,59岁的彼得正在享受人生中最快乐的时光他拥有众多闪着光的头衔,帝国理工学院博士、大英帝国勋章获得者、机器人科学家、公司高管、巡回演说家……凭借这些成就,彼得早早实现了财富自由,刚到四十岁就正式退休,和伴侣弗朗西斯一起周游世界。

他是在北极圈旅游的时候发现异常的当时他泡完热水澡,正准备出浴缸,右腿突然开始剧烈震颤,彼得没有当一回事之后,他开始频繁出现不能控制身体的情况,间隔时间越来越短一开始只是右脚,后来蔓延到了膝盖和整条腿,然后左腿也出现了相同的症状,过马路的时候,一个小老太太都能比他走得快。

还不到60岁的彼得不得不坐上了轮椅

患病早期的彼得还可以自己控制轮椅将近一年时间里,彼得一直奔波在各种医院之间,想搞清楚自己的身体到底怎么了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就像一个“寻宝游戏”,检查做得越来越细致和深奥,从普通的胸部X光,到繁琐的血液检查,再到肌电图和腰椎穿刺,陆续排除了脑瘤、脊髓肿瘤、中风……才得到了确切的答案——运动神经元病。

确诊当天,彼得和弗朗西斯按照计划,参观了医院附近的考古博物馆他们花了两小时,慢慢欣赏了数万件展品漫长的确诊过程,让他做足了心理准备,他甚至有些自豪:“面对这样的诊断结果,我一定是历史上最坦然的人之一”趁生活还能自理,彼得开始大量调查运动神经元病。

大多数信息是消极的,但他成功发现了一个“漏洞”:渐冻症患者的主要死因是饥饿和窒息,但事实上,他们的消化道和呼吸道功能完全正常,只是没有力气进行消化和呼吸如果可以用外部力量帮助他们摄取食物,或者借由空气泵促使肺部膨胀,就可以完美解决这些问题。

1983年彼得发明的机械手从本质上来说,维持渐冻症患者的生命,并不是一个医学问题,而是工程问题,可以通过尖端的机械设备来解决意识到这一点的彼得异常兴奋,还有谁比他自己——工学博士兼机器人科学家——更懂机械呢?。

他突然想起自己从青少年时期就秉持的信仰:只要人类足够聪明,足够大胆,随着科技的发展,宇宙里的任何问题都可以被解决。他要用自己的身体来验证这一信仰,“拿生命做实验”。

十岁的彼得彼得生来就是个“先驱者”在帝国理工学院读书的时候,彼得因为一本科幻小说对机器人产生了兴趣帝国理工没有机器人系,他就说服学院允许自己无限期休学,自学机器人工作以后,他是那个最格格不入的领导不喜欢他的提案,他就绕开领导,直接和客户推销他的想法,为公司拉到了一位大客户,他因此成了公司史上最年轻的初级合伙人。

1983年,BCS机器人协会,坐着的是彼得彼得也把这种大胆用在了对抗病魔上他用工程师的思维,设想了三项“管道改造”手术,解决随时可能面临的吃饭和排泄问题:1、在胃里插一根管子,用来送饭送水,这叫“输入”;。

2、一根管子从膀胱里渗出来排尿,这是“一号输出”;3、另一根管子从结肠伸出来排便,这是“二号输出”为了让这三个手术听起来更专业,彼得给它们取名为“三重造口术(tripleostomy)”这是他自己生造的词,没想到后来得到了医学界的认可,写入了《英国医学杂志》。

纪录片《彼得:人类赛博格的诞生》片段 彼得在做手术前的检查医生听了他的想法都有些吃惊,从来没有人在这些功能还健全的时候,就主动要求做手术另一方面,没有一家保险公司愿意给他投保,彼得必须自己承担一切治疗产生的费用,这很可能花光他一辈子的积蓄。

为彼得拍摄的纪录片《彼得:人类赛博格的诞生》,记录了改造的全过程。

手术之前,彼得的亲朋来鼓励他考虑到彼得的身体,医生把这三台较小的手术结合成一台整体手术,同时找来了麻醉师、消化道外科医生和泌尿外科会诊医师因为几乎没有运动神经元病患者做手术的前例,手术的具体执行过程需要他们自己摸索,麻醉方案是专门为彼得原创的。

好在三个手术本身并不困难,三重造口术进行得很顺利,除了当晚发生的一个小插曲彼得从睡梦中呛醒,发现自己不能自主呼吸了他立马又被推进了手术室,做了气管造口术,提前过上了依赖呼吸机的日子——三重造口术变成了四重造口术。

喉切除手术示意动画解决了吃饭、排泄和呼吸问题,摆在彼得面前的是新的挑战这个病另一个常见死因,是痰液进入肺部导致的感染最好的解决办法,是做喉切除手术,而副作用是再也不能开口说话这是他交出的最终答卷:“未来的我,一部分是湿件,一部分是硬件。

湿件——也就是大脑,会加上大量的机械神经,成为彼得2.0;而硬件——我的身体,将只用来维持大脑运转”做决定之前,彼得和弗朗西斯认真地谈了一次弗朗西斯没有那么多专业知识和宏大目标,他只希望爱人可以陪自己更长的时间:“比起完完全全地失去你,你没有真正死去,还有一部分活着,总要没那么可怕。

”弗朗西斯的话,让彼得下定决心成为赛博格,“竭尽全力当一个不死之人。”就像是命运使然,从小到大,彼得因为不墨守成规而收获的一切:一个机器人学位,和相对殷实的财富积累,成了彼得2.0诞生的基础。

术前的彼得在介绍彼得2.0的系统成为彼得2.0的第一步,是像霍金那样,让AI替自己说话当时的彼得身体每况愈下,连用手指操纵轮椅的动作都完成不了了他开始练习用眼睛和面部肌肉打字“一开始我还有点不习惯,大概一年之后,梦里的我都开始用眼睛表达我的想法,而且非常自然。

人脑真的太强大了!”在科技公司的帮助下,彼得拥有了和霍金类似的多功能轮椅,装备有机械臂、摄像头、笔记本电脑等设备打字的时候,摄像头会追踪他的眼睛,打出对应的字母,然后播放出来不过,彼得并不满足于霍金使用的机械音,他希望大家听到的依然是他自己的声音。

彼得在进行录音这个过程比彼得想象的还要漫长他在录音室里待了30个小时,录制了数千条原声语音之后,专业公司用语音克隆技术,制作了与彼得音色十分相近的合成语音,期间也经历了很多次返工为了让彼得2.0说出尽可能多的单词,他们采用了更复杂的“单元选择法”。

“比如说,我从来没有录过‘一条’两个字,但是AI会帮助我把需要的音节拼起来,用我的声音读出来”拿到最终成果的时候,距离彼得第一次踏进这家公司,已经过去了一年多时间。

正在做面部动作捕捉的彼得与此同时,彼得还在忙活另外一件事——给自己制作一个“虚拟化身(Avatar)”这个技术通常会被使用在特效电影里面,化身和彼得长得一模一样,可以模拟他的面部肌肉,配合他说的话张嘴、闭嘴。

整个过程是在松木制片厂完成的,他们曾给《星球大战》和“007系列”做过特效彼得的脸上被点上30多个标记点,“做尽了人能做到的所有表情,念了数不清的词条”,动用了50多台高清摄像机,把他的面部表情和肌肉动作保存了下来。

最后,将彼得的“声音”和“化身”结合在一起,一个可以说话、虚拟的“彼得”就诞生了这还不是结束理想状态下,彼得2.0还需要具有一定程度的自主性,彼得用眼睛打字的同时,AI可以预测他想说的单词和句子,自动生成一些备选,让彼得从中选择,“有点类似手机打字时的预测功能,但是更加高级。

”完成一段话后,彼得可以进行最终校对和润色,确认之后,文字会被转化成音频,在融合彼得的声音之后播放出来。

面部肌肉还没有完全萎缩时的彼得

初期的彼得2.0虚拟形象彼得向我们解释说,他使用的是一种“可以自学”的AI,由英特尔的团队研发而成他们最新的突破,是让彼得2.0,根据不同参与者的身份和关系,来选择不同的回答方式“如果是一个陌生人问我,外面的天气怎么样,我就会如实告诉他。

但如果是一个亲密的朋友这样问我,我就会说:‘你不会自己看吗?’”有意思的是,霍金使用的也是这个AI系统,但彼得想要AI实现的目的,和霍金的完全相反霍金希望获得完全的控制权,他所说和所写的内容,都要和他脑海中的一字不差。

但彼得是另一个极端他毫不排斥和AI“共生”,甚至很期待AI可以“自学成才”他把AI形容成一个即兴表演的演员,而自己是电影导演,“无论AI怎么表演,这仍然是我的电影”当然,彼得2.0也会犯错彼得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他从来没有对其他媒体讲过的故事。

彼得有一个好朋友名叫Jerry,一次他们在视频通话,Jerry提出了一个非常聪明的提案,彼得本想回复他:“You are incredible Jerry!(你真是太棒了,Jerry)”彼得2.0却自作主张,替他说出了“You are an incredible jerk!(你真是个大混蛋)”

彼得到现在都没搞清楚,彼得2.0是怎么学会说“混蛋”的,“我发誓我从来没有在它面前说过这个词,它要么是一个bug,要么是一种恶意的赛博幽默。”

彼得在社交网络上宣布彼得2.0上线1984年,彼得出版了他的第一本机器人教科书,他在结尾写到:“总有一天,人类会用更持久的机械取代脆弱的肉体,并使用超级计算机(supercomputers)作为智能放大器( Intelligence Amplifiers)。

”三十多年后,手术后的彼得成了这一预言的最佳案例2019年10月,完成了彼得2.0诞生前的所有准备之后,彼得迈出了最重要的一步,也就是实施全喉切除手术手术前,他对弗朗西斯说出了最后一句话:“我爱你”手术结束之后一个月,他在社交网络上宣布:彼得1.0已死,彼得2.0正式上线。

两年过去了,虽然肉体的彼得只能躺在床上,但彼得2.0却可以同时出现在不同的地方,一边在纽约接受记者的一对一采访,一边在北京用中文进行演讲“我还活着,而且不是一个活死人,这已经是奇迹了”他总是欣然地接受媒体的采访,躺在床上,浑身插满管子。

大部分时间他会和弗朗西斯一起,弗朗西斯等着彼得2.0说完他想说的话,再进行必要的补充说到激动的时候,彼得2.0也会抢过弗朗西斯的话头

有时候,他会以“虚拟化身”的形式出现在采访现场他的声音比一年前听起来更真实了,但是面部表情和动作还不太顺滑,但是彼得相信,随着技术的完善,它会越来越接近于真人我们小心翼翼地问他,等到彼得肉体死去的时候,彼得2.0会怎么样。

彼得大方地回答说:“这取决于彼得的肉体什么时候死”“如果我比较不幸,没几年就死了,彼得2.0还没有发展到足够的阶段,那它就是个很普通的人工智能但是如果我能再活20年,情况就大不一样了!”他猜测,那时的彼得2.0将会拥有可以移动的机械身体,学会了彼得的大部分意识,实现“永生”。

人们也许已经拥有先进的脑机接口技术,生物大脑和人工智能系统融合得越来越好,彼得2.0甚至会拥有触感,可以感受拥抱和亲吻谈到现在爆火的元宇宙概念,他更是兴奋:“元宇宙会改变我们对‘人何以为人’的认知,到了2050年,它可能会完全取代我们的‘现实世界’。

”当所有人都生活在虚拟世界中,就不再有彼得和彼得2.0的区别了。

彼得一直在积极地把自己的经历,告诉给全世界听2020年,他开始书写自己的自传《彼得2.0》这本书的前3/4由彼得本人完成,最后一部分则是彼得2.0完成的以他的故事为基础的电影改编权也顺利卖出,买家是曾经凭借《国王的演讲》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奖的制片公司。

彼得还和朋友一起创建了基金会,和来自全世界的科技公司合作,致力于运用尖端科技,彻底改变残障人士的生活他特别提到,“我相信在人工智能领域,中国将会做出最大的贡献”“我想给人们带来一些希望不仅是那些在经历病痛的人,也适用于所有对自己的生活和未来感到悲观的人。

2005年的彼得Q:一条 A:彼得Q:先和一条的读者介绍一下自己吧!你认为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吗?A:我给自己的定位是一个处于过渡期的“赛博格”,一半是人类,一半是机器我和其他人最不一样的是,我最核心的机器部分是人工智能,而不是纯机械。

我的大脑是很希望和外部世界交流的,但是现在我只能动动眼球我就像生活在一个私人世界里,只能用摩斯电码和你们交流,所以我需要AI来猜测我想要传达的信息我也正计划使用越来越多的人工智能和我一起工作,从说话,到控制身体,甚至四处走动。

就像你说的那样,我会越来越接近于一个独立的个体Q:自从你被确诊,已经过去了四年你现在的身体状况如何?A:我的身体很久之前就已经停止工作了,现在我都靠高科技仪器来维持它的运转我再也不能动,不能呼吸,不能吃东西,没有嗅觉和味觉,我有很强的触觉,但什么都摸不着。

我的眼睛、耳朵和大脑还能运转,但它们都被困在这具“活着的尸体”上好的一面是,我每天不是坐着就是躺着,没人会埋怨我,这可太棒了!所以这四年对我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认识到生活中的快乐、满足、幸福、乐趣,并不是许多人想象的那样是环境的结果。

而是一种意志行为。

彼得的最后一场公开演讲Q:你现在的日常生活是怎么样的?A:每天会有人对我进行两次日常维护,醒来时和睡觉前,处理我已经瘫痪的身体的各种问题而我身体存在的唯一意义,就是给我的脑子提供一个温暖的、湿润的、有营养的环境,让它活着。

除此之外,我每周会工作60小时,处理各种各样的事情,比如回答你的问题Q:你现在有自主的感觉或欲望吗?作为一个赛博格,你不能亲自做这些事情,这会让你感到困扰吗?A:你说我不能做某些我以前可以做的事情?没错。

但是,我为什么要像以前那样生活?!?我就像是又回到了青年时期,可以重新成长一次,打破那些我从未质疑过的规则比如说,我可以一边睡觉,一边吃东西、喝东西;我再也不用晚上起床去卫生间,尽管我几乎24个小时都在补充水分;我再也不会受到感冒的困扰;我可以说任何语言;我拥有比任何职业歌手都广的音域,比任何职业演员都强的记忆力。

所以,我的生活完全改变了!还有更神奇的事情!我的未来与计算能力(computing power)息息相关,计算能力越强——尤其是对人工智能而言,我的能力就会越大根据摩尔定律,在同样的成本下,计算能力每两年就会翻一番。

在短短的二十年里,它的威力就可以增加一千倍!我的未来潜力就是这么大!

彼得和他的技术团队Q:彼得的生物大脑和彼得2.0的人工智能大脑,我猜测它们是共存的关系这两个大脑会因为想法不同而发生冲突吗?还是存在谁统治谁的情况?A:彼得与彼得2.0的关系,有点像我和弗朗西斯的关系我不希望掌握控制权,当然我也不希望人工智能凌驾于我的意愿之上,至少不能比弗朗西斯更多。

就像我一直主张的那样,让人工智能成为我们的合作伙伴,而不是竞争对手打个比方,人工智能大脑就是一位杰出的爵士钢琴家,可以给观众带来非常棒的独奏表演,但是它的潜力远不止此如果这位钢琴家可以和一位才华横溢的歌手合作,作为组合的他们将会带来更美妙的表演。

我相信未来人类的最佳状态,是人和人工智能一起工作,成为以人为中心的人工智能(human-centric AI)换句话说,人工智能和人和谐相处,不是他们各自的单独表演,而是相互依赖、彼此协同,就像爵士钢琴家和歌唱家的组合一样。

所以我完全不在意有时候人工智能会主导我的思维,只要它能让我听起来更聪明,更有趣一点,至少让我不那么健忘,我愿意放弃一些控制权来维持这段关系Q:很抱歉我不得不问这个问题,如果彼得去世了,彼得2.0会发生什么?。

A:这个问题触及了我在《彼得2.0》最后几章中提出的谜题的核心——当一个赛博格死亡时,会发生什么?更准确地说,当赛博格的主要部分是高级人工智能时,它会发生什么?回到我对爵士乐的比喻,当组合中其中一人去世,那么能听到钢琴家再次独奏依然是件好事。

如果这位钢琴家学会了和歌手一样歌唱,一切就更不一样了当一个人的意识与周围的技术如此紧密地交织在一起,也许生物性死亡,就不再意味着最终死亡这就是我试图让读者意识到的,今天活着的大多数人将迎来一个新的人类时代。

当然,我知道,即使是在50年后,我也不太可能还活着,更不用说几个世纪了,或者更长但对于像我这样的科学家来说,“不太可能”和“不可能”还是不一样的,这一点怎么强调都不过分作为一个科学家,我希望成为其中的重要的参与者,而我内心的浪漫也希望和我一生所爱的人在一起。

术前的彼得和家人Q:做出成为赛博格的决定后,你的家人的反应是什么样的?A:我相信有很多人会和我选择不一样的道路,幸运的是弗朗西斯和我的家人都非常支持我现在,我的家人们就住在我和弗朗西斯的隔壁Q:在整个患病过程中,你遇到的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A:新冠疫情!在疫情刚开始几个月,我就收到了来自英国国家医疗体系(NHS)的官方信件,通知我是病毒的极易感人群如果我得了新冠,即使是重症监护室也无法照顾我,我们只能靠自己后来我和弗朗西斯在家里设立了自己的重症监护室,我们组建了一支精心挑选的护理团队,每个人都掌握了重症监护室的治疗方案和先进的防护设备。

这些人都是弗朗西斯挑的我做了三重造口术之后,他就去接受了专业的医疗培训他现在是整个英国国内为数不多的,有资质为我更换管道的人之一现在我已经接种了三针疫苗,就算真的感染了新冠病毒,也可以在家里得到妥善的治疗。

Q:随着技术的发展,你希望最终达到什么样的理想状态?A:现在一切才刚刚开始,还处于非常初级的阶段在接下来的十年里,仍有大量工作要做,但是没人在做!所以,三年前,弗朗西斯和我提出了一个想法:成立一个慈善研究机构——斯科特-摩根基金会。

彼得基金会的会议我们将会使用以人为中心的人工智能和尖端的高科技,改变残疾人的未来不仅仅是渐冻症患者,还有事故、疾病、遗传、衰老甚至痴呆引起的各种类型的残障归根结底,这关乎地球上的每一个人!我们召集了来自全世界的最有影响力的科技公司,汇集起他们的时间和资源,来实现这个目标。

我很幸运能成为一个原型(prototype),成为人类如何向未来迈出巨大一步的早期实验Q:你有什么想对中国观众说的吗?A:中国将在人工智能领域引领全球,拥有比世界上任何地方都多的专注于人工智能的公司和研究人员。

这带来了令人兴奋的机会,也带来了令人敬畏的责任这是一个新时代,我们终于摆脱了肉体的束缚,开始探索元宇宙的无限空间。你们不会是一个旁观者…你们将成为行动的中心!题图来源:电影《狼狈》剧照